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6G创新发展,今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5年6G发展大会上表示。本次大会在北京经开区召开,将推动6G技术及架构形成全球共识,维护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和产业生态。
本次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30(6G)推进组共同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大会邀请两院院士、国内外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探讨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国际标准、产业研发、试验验证等议题。
“预计从2030年起,6G将在中国及欧洲、印度、日韩、美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商用;到2040年,全球6G连接数有望突破50亿,占全球总连接数的50%以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在大会现场发布的这一预测,让6G时代变得清晰可感,仿佛已近在眼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6G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产业方向清晰的关键阶段,亟须全球产学研用各方凝聚共识、紧密合作。”作为未来十年重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6G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多技术融合,服务对象从人、机、物拓展到智能体,服务空间延伸至空天地一体化,最终达成“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目标。
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孙硕表示,面向未来,北京市将把6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战略方向,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策源、推动成果转化、打造产业生态,着力建设全球6G产业核心技术的策源地、高价值企业集聚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输出地,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6G新生态,为6G创新发展贡献北京的力量。
本届大会设置了主旨报告、圆桌论坛、技术分论坛、成果发布等环节,发布了《6G AI原生设计技术架构研究》《端侧智能体通信技术需求与设计》等十余份6G技术研究报告。大会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6G技术试验成果及平台能力提升计划》,涵盖技术试验成果、平台建设进展及未来规划。张云明透露,我国已形成超300项6G关键技术储备,构建“技术攻关、试验验证、迭代优化”三位一体研发体系,通过IMT-2030(6G)推进组汇聚国内外百余家单位协同创新,完成第一阶段技术试验。
据悉,截至2025年11月,中国6G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0.3%。北京已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格局,正全力打造6G创新发展先导区,为6G商用落地与产业升级筑牢基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胡克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