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西城这一危旧楼改建项目完成首个模块化箱体吊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7 20:3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一区28号楼下,一台重型塔吊缓缓将项目第一个混凝土模块化箱体吊装至预定位置。这看似寻常的施工场景,正见证着北京市危旧楼改建迈入“模块化建造”新阶段。

据了解,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三里河一区28号楼,是典型的老旧住宅楼。2023年,因楼体及楼内设施严重老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抗震加固和外墙保温等突出问题,居民改建意愿比较强烈,被纳入西城区危旧楼改建范围。

西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王勇表示,超大城市的城区空间资源紧张,“原拆原建”成为平衡居民安置与城市更新的关键路径,但传统施工周期长、噪音扬尘扰民等问题亟待破解。西城区于2023年启动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建项目,成为北京市首个采用混凝土模块化技术的原拆原建试点,为危旧楼原拆原建改造提供了范本。如今,三里河28号楼作为西城区第二个模块化原拆原建项目,标志着这项技术从试点验证走向成熟推广。

项目将整栋建筑科学划分为156个预制模块单元,包含6种户型,其中90%的工序在专业工厂完成,工期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可以缩短约75%。“这次我们创新采用了‘空心剪力墙+双面墙模的模块化技术体系’。”项目负责人裴江飞介绍说,外墙减少支模工作量,可有效提高模块安装效率;内墙采用双面模壳剪力墙,可减少户内面积占用,还能整体提升绿色建造水平。

此外,项目还对标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室内户型设计了动静分区,融入保温隔热、无障碍电梯等适老设计,全面践行“好房子”建设理念。

项目高效推进的背后,是政策机制的深度协同。北京市西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牵头,协同北京市规自委西城分局等相关部门,创新“极速审批”模式,让28号楼项目实现土地划拨、规划许可等四证单日办结,创下“拿地即开工”的西城速度。

“我们为54户居民分别量身提供‘一户一策一方案’的精准服务,延续‘政府补助+居民出资’的资金共担模式,100天完成从启动到100%的签约搬迁。”王勇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转化为一片片可复制、可推广的美好家园,让政策红利与技术优势,最终都沉淀为市民家门口的幸福感。”

从“试点破题”到“片区推广”,北京西城正系统性地将个案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城市更新模式。一场以“好房子”为核心的居住品质变革,正从图纸走向现实,也为更多正在探索中的城市提供了清晰的“北京样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全市首例线性工程气膜设施落地北京西城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16
北京西城创建全国首个老年健康照护社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05
北京西城区接诉即办实现“四连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9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8个月原址回迁,西城D级危楼居民住新家
新京报 2024-10-15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北京西城桦皮厂8号楼“旧貌换新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3
北京视点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居民“原地”换新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居民“原地”换新家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10-12
北京西城多所学校综合治理交通,实验小学门前改造“口袋公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