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中国APEC合作基金第三届“传统药物监管科学与国际共享”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大会邀请国内外13个APEC成员经济体及127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参会,创下会议规模新高。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停在代表学校作大会致辞时表示,自国家启动“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以来,学校积极建设中药监管科学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基地不仅在国内率先设立了中药监管科学专业硕士点,前不久还获批首个中药监管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药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全力打造中药监管科学的人才培养与创新高地。
大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赵军宁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院士、俄罗斯国家公共卫生科学院Ramil Usmanovich Khabriev院士和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会长马安阳等5位嘉宾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大会同时设有传统药物监管科学、前沿生物技术和青年学术论坛三个平行论坛。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美国波士顿大学王燕兵、马来西亚拉曼大学Te Kian Keong等21位APEC经济体代表、专家、青年学者围绕“传统药物全生命周期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和“前沿生物技术赋能传统药物科技创新”等大会主题,分别从传统药物研发与监管策略、临床疗效评价、制剂技术的优效性、生物传感器智能制造、AI赋能传统药物等多个角度作了精彩报告,加深了APEC各经济体间在传统药物研发、监管与新技术方面经验和政策的相互理解,为传统药物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打下重要基础。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中国APEC合作基金的连续支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成功举办三届国际研讨会,参会经济体和专家数量持续增加,逐渐形成传统药物监管科学领域的品牌国际会议。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在APEC框架下推动传统药物监管科学与国际合作,强化与各经济体在传统药物政策法规、监管科学、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话,为促进亚太地区传统医药的现代化全球化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持续动力。
据悉,大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监管科学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一带一路”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科学监管能力提升基地协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