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丰煤矿旧址
利丰煤矿位于门头沟区军庄镇郝家房村。1928年,何荫棠在门头沟郝家房村开办利丰煤矿。1933年,胡先洲参股经营。该矿共投资55万元,年出煤实数为6万吨,是门头沟地区较大的煤矿。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商人也随之涌入京西矿区,并凭借军事力量强占掠夺,多次打利丰煤矿的主意,为煤炭生产和外运设置障碍。胡先洲对苦心创办的煤矿不忍放手,屡遭挫折。
利丰煤矿地处山区与平原交界处,土匪武装、日伪军队都经常涉足,生产运营秩序常常被打乱。因土匪的惊吓和虐待,胡先洲一病竟达半年,利丰煤矿被迫停产。后恢复生产没多久,又遇水患而再次停产。胡先洲只得依赖其父借款度日,胡家负债累累。
1939年,日本官方机构“兴亚院”联络部下达306号命令,许可东京市丸内品川白炼丸株式会社的马场忠俊“主掌”利丰煤矿有限公司的“一切”。日本商人趁机强买利丰煤矿,胡先洲无可奈何,以30万元卖出。日本加大资金投入,使矿区面积扩大到56.57公顷,年产量最高达10万吨,员工1000多人。
为夺取物资、打击敌人,中共宛平县县大队多次打进利丰煤矿。1940年冬的一个夜晚,平西军分区昌宛县独立营三中队及民兵,在贺庆甫队长带领下,悄悄来到利丰煤矿周围。在矿内地下人员接应下,游击队员坐运煤车突然冲进矿内,民兵锯倒电线杆,矿内一片黑暗。敌人不知所措。经过激战,打死伪军2人,打伤数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物资,游击队和民兵胜利返回驻地。敌人为防备八路军、游击队的再次袭击,加强了矿厂戒备。
1942年春,为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昌宛独立营三中队再次接受袭击利丰煤矿的任务。他们分别从矿大门、岔口冲进矿里,有的攻打伪军岗楼,有的包围伪军队部,还有的向日本人驻守的三层岗楼冲杀,与日军激烈交火。此次战斗,俘虏伪军27人,缴获大枪27支,子弹一批,打死打伤日伪军数人。但中队长贺庆甫由于流血过多,不幸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贺庆甫被昌平县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但驻守利丰煤矿的日伪军拒不投降。冀察区党委敌工部科长卢起(化名傅丰),昌宛县委敌工部副部长杨飞撒(化名杨也川),昌宛县八区区长李茂增等,亲自到矿内劝降,并派民兵包围了利丰矿。在强大压力下,该矿日伪军宣布无条件投降。
新中国成立后,利丰煤矿曾作为北京矿务局杨坨煤矿的风井而继续发挥作用。2003年,杨坨煤矿关闭,利丰煤矿风井被拆除。如今,利丰煤矿的旧址上已建起数座住宅楼。
(张起林)
编辑/汪浩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