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锐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5 09:10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

80年前,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谱写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壮烈篇章。

“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歌儿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庄,台湾光复不能忘……”《台湾光复纪念歌》所唱响的,是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历史,是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4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一)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甲午一败,台湾落入日本殖民者之手。为了彻底占领这片土地,从武力镇压、血腥屠杀,到经济掠夺、精神奴化,日本在台湾推行了全方位的殖民统治——

经济上,制定“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政策,粗暴垄断原住民与外界的全部贸易,肆无忌惮掠夺台湾的自然资源为日本工业“输血”;

政治上,武力攻杀之外,实行严刑峻法的警察统治,对台湾人民教育、卫生等诸般事务进行全面控制;

文化上,推动“皇民化”运动,废除报纸上的中文栏目,强制更换日本姓氏,甚至以日式神社取代祖宗牌位,企图从根本上泯灭台湾同胞的祖国意识。

“凡我青年同志须极力奋斗,而旧同志要加倍团结,积极地援助青年同志,期望为同胞解放而努力,实所至望”……

面对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台湾同胞始终心向祖国、誓不臣倭。据统计,1895年日本强占台湾时,守岛清军与岛内民众奋起抵抗,四个半月阵亡1.4万人。在随后数十年里,各种武装抗日活动此起彼伏,逾65万人为此牺牲。

武力反抗同时,台湾本土士绅掀起了“文化抗日”浪潮,以连横、赖和、张我军、杨逵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抱定以文保国、以史保种的决心,发愤著书、四处讲学,有力冲击了日寇“欲灭其史”的同化运动,守护了台胞的中华民族意识,传递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民族血性。

山海隔不断,两岸共潮生。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给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带来了新的希望。抱着“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理念,无数台胞自觉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解放结合起来,前仆后继投身于全民族抗战的洪流。

据统计,抗战爆发后,至少有5万台湾同胞奔赴大陆抗日救亡。这些先贤先烈以自己的坚持与牺牲,旗帜鲜明地昭告日本侵略者、昭告全世界:中国人不可欺、不可辱!

(二)

1945年9月,随着日本签署《日本投降条款》,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律效力文件的基础上,中国政府郑重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这也从法理上确立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光复,重归中国版图,终结了日本侵略者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洗刷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历史耻辱,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强大的工业国之间的较量。而在与祖国被迫割舍的不利条件下,台湾同胞坚持抗日50年,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场“不可能之战”?

作家林献堂坦言,“应知台湾同胞在过去五十年中,不断向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壮烈牺牲,前赴后继,所为何来?简言之,民族主义者”。

正是出于同属一个中国的民族认同,正是深知台湾与祖国命运与共,台湾同胞迸发出以铮铮铁骨战强敌的磅礴力量,谱写了“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英雄史诗。

(三)

令人所不齿的是,这些年,“台独”势力为祸岛内,认贼作父、挟洋自重,不遗余力推行“去中国化”。其中,就包括篡改历史教科书,刻意淡化歪曲台湾光复的历史,抹掉台湾先烈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比如,取消“台湾光复纪念日”为法定假日,进而废弃“光复节”,更名为所谓“终战纪念日”,企图淡化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民族认同。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回溯历史,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以血腥手段强推“皇民化”,依然无法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国心。如今,跳梁宵小妄图通过政治操弄斩断两岸的血脉联系,注定是徒劳无功。

说到底,两岸政治上的分离,并非国土的分裂,更不是情感的疏离。游子离家再久,也忘不了家的味道;走得再远,也记得回家的路。

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时,台湾同胞义无反顾跨越海峡、保卫祖国。每逢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大节点,许多台湾同胞自觉缅怀先烈。一到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许多台湾同胞纷纷回大陆寻根。如此种种,皆是血浓于水的生动例证。

(四)

文化是血脉的延续,是民族的纽带。

两岸同胞生长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即便在日据时期,台湾同胞仍坚持汉学书房教育。台湾光复后,中华文化随之复兴,台湾人民热火朝天学中国话、背唐诗,全方位涤荡殖民遗毒。多年来,从饮食习惯、街路名称,到婚丧嫁娶、祭祀礼仪,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血脉,这份骨子里的文化联结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切断的。

近些年,随着经济实力不断跃升,大陆的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在海外刮起强劲的“中国风”,也在台湾岛内产生了更强的向心力。热门影片剧作游戏乃至各地网红零食小吃风靡台湾,新中式正引领台湾时尚潮流,两岸青年在网络时代的热梗种种神同步,都反映着两岸交流过程中自发的文化趋同。

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血脉中流淌千年的中华文化基因,终会将两岸牢牢凝聚在一起。

(五)

“未曾见过的祖国,隔着海似近似远,梦见,在书上看见的祖国,流过几千年在我血液里,住在我胸脯里的影子,在我心里反响。”

两岸共庆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在岛内爆火,其中一个镜头让许多人泪目:哥哥牺牲后,小钱的妹妹纵身一跃跳进大海,拼命游向对岸的福建漳州老家。

“回家,回家!”政治藩篱隔不断两岸一家亲,挡不住台湾同胞回家的脚步。台湾当归,台湾必归。

图源:北京日报

评论员 雨馨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评论员:两岸共同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
人民日报 2025-10-26
展出图片387张、文物453件 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开幕
央视新闻 2025-10-25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 2025-10-25
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开幕 全景再现50年不屈抗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5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举办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招待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5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
人民日报 2025-10-25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捍卫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胜利成果
人民日报 2025-10-25
国台办发言人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发表谈话
日月潭天 2025-10-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