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重在摆脱功利性读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3 18:03

“全民阅读活动周”来了。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26年起,将每年4月第四周设立为“全民阅读活动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是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第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具体行动,有利于形成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

AI时代,还需要阅读吗?“全民阅读活动周”的设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总体看来,对于阅读,我国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功利阅读”,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就需要摆脱功利阅读,倡导兴趣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要从服务应试提分转向服务素质提升,对于成人来说,要从职场充电转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此而言,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既要为阅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又要改变阅读评价体系,关注阅读的体验过程,而不是结果。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公开征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其列入《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而早在2013年,我国就曾启动“全民阅读”立法工作,规划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旨在破解“国民阅读状况堪忧”这一问题。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强化政府、社会提供阅读资源、营造阅读氛围的职责。据统计,2024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人均图书拥有量8.39册(张)。这相比2011年人均拥有图书量仅0.52册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公共图书馆还存在“一位难求”的现实问题。还有不少“考研族”“考公族”把公共图书馆作为自习场所,与市民抢阅读空间。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就要政府、社区对阅读的投入,加强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给每个阅读者提供阅读的去处。

另外,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11.65本,而成年国民只有4.79本。这折射出阅读的功利导向,在完成学业与升学任务后,不少成年国民并没有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这和教育与阅读评价体系有关。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往往与考试有关,家长一边以“宁缺勿滥”的方式给学生购买教辅读物,逼着孩子学习,一边反对孩子阅读与考试无关的图书,质疑其为“无用”的“闲书”,这种过于功利的阅读,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大学生和职场人士的阅读,也存在同样的功利倾向,往往围绕考试、考证、考级决定读不读书,阅读面单一。而且,阅读呈现快餐化、碎片化的特点。

随着AI的快速发展,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就难以进行高质量的人机协同。AI时代的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者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推进评价改革,对学习者不能实行单一的考试评价,而要关注阅读的过程体验,即聚焦阅读本身,重新定位阅读的价值。从提升阅读数量,到重视阅读质量,社会要给阅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以此激发阅读者的阅读兴趣。

阅读既有功利的价值,也有完善人生、充实生活等非功利价值。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从根本上说,不是强化功利阅读,而是要促进非功利读书价值回归,让更多阅读者不带功利目的去阅读图书。

文/熊丙奇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非常视点|推动全民阅读内化为社会自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4
读屏时代,公共图书馆何以圈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0
全民阅读向上增长 书香京城向下扎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9
西城区德胜街道举办“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阅读北京·世界读书日主题盛典举办 首图将打造“阅读+科技+行走+艺术”特色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京津冀新型阅读服务联盟成立 丰台区花样阅读活动超百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延庆区启动2024年全民阅读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北青快评 | “邮寄借书”利于公共图书馆全民共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