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款里-2运输机,在抗战时期它曾经作为“幕后英雄”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默默的贡献。9月12日,我们在红通社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航空博物馆,探寻里-2运输机的故事。讲解员万辰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随后的采访中万辰老师向我们讲述了里-2运输机的烽火航迹。
苏联里-2运输机是参照美国DC-3运输机研制的一款双发活塞式运输机,它机长19.65米,翼展28.81米,机高5.14米。在抗战开始后,日军封锁了中国全部海上交通;在日本施压之下,法、英两国采取绥靖政策,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不时封闭;中苏公路路况简陋且路途漫长,不适宜大量运输,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物资极端困难。因此,国民政府急于另辟对外空中通道。经过与苏联政府的多轮会谈,1939年12月5日,哈密-阿拉木图航线正式通航,里-2运输机每周飞1个班次。这条航线主要用于运输援华军用物资,回程则出口钨锡、生丝及茶叶等到苏联。由于在高空中十分寒冷,并且里-2 的座舱中没有安装大功率暖气设备,所以在高空时飞行员们要克服低温的环境进行飞行。在 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后,该航线停航。虽然该航线总体运量不多,但在抗战初期,在通往外部交通线几乎断绝的情况下,包括该航线在内的西北交通线是中国通往外部唯一畅通的安全通道,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在全民族抗日战争前期发挥了雪中送炭的重要作用。后来,里-2运输机又在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它不仅仅是一架运输机,更是中苏反法西斯同盟的空中桥梁。
通过这次采访活动,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抗战历史的了解,更让我们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要把这次难忘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少先队员,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通社海淀区中关村外国语学校校园记者站小记者:陈禹彤 陈逸如
指导教师:马铭铄 田笑星
北京少年报编辑:王紫文
编辑/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