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悠然过往 两个人的21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5 15:27

10月2日是我们结婚21周年的纪念日。按照近些年的习惯,我们会去王府井教堂拍个照纪念。

早些年没有这样的想法。大概刚结婚那些年疲于奔命,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微信朋友圈可供留痕追忆,更早的“纪念日心情”早已经不记得了。

大概从结婚十周年,也就是2014年起,我才开始有意识地记录。2014年这一天,我们在老家吉林,把《此情可待成追忆》放在父母的坟前。2015年十一我们去了泰国。2016年留在北京,但没有去王府井教堂。2017年本来计划十一在北京家里歇歇,突然听到大学好朋友家里的变故,10月2日那天,带着新买的鲜花开车回沈阳去安慰她。也是在那一次,发现公公有了轻微脑梗症状,迅速送去医院住院。有的时候真的是为了别人反而帮了自己,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2018年在北京,2019年两个人第一次在教堂前合影——结婚15周年,终于有了隆重的起点,觉得可以纪念了。

2020年,我们去了固安。2021年继续以教堂为背景合影。2022年也是,合影时还戴着口罩。2023年,一起从北京回沈阳。2024年是结婚20周年,我们都觉得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已经是我截至那时人生中44.44%的时间了。今年又去王府井,21周年,现在是45.65%的时间了。我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照例在教堂前合影。一件事因为时间久远,因为两个人都秉持着同样的信念并矢志不渝,就会成为惯例、成为传统,变得庄重。

今年的10月2日特别热,我穿了黑色短袖T恤,出了一脑门子汗,拍照的时候直反光。对比去年十一,正好变天降温,我穿了白衬衫、藏蓝色毛衣还有牛仔外套。记得21年前我们结婚的那天,有点冷,还有点阴天。出发去婚礼现场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地跟他说:“不知道父母们穿得多不多。”他说,“没事儿,大人都知道冷热。”那天我母亲穿了一件玫瑰紫色的羊毛外套。

有的年头我们偶尔还会发纪念日感言。比如2018年,我写:“14年来我没有为我们的家做什么,除了让我先生感到幸福。”2021年他写:“平平淡淡才是真。”所有那些复杂的、搞不清楚的、无能为力的事件的总和,我们称之为“命运”。2022年结婚18周年时,我们的心得是:“即使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误解,最欣赏的人也会有冲突。”看到身边的朋友们结婚、离婚、离婚后又结婚,觉得婚姻也可以理解为合伙经营公司,可以申请破产,也可以永续经营。2023年我写:“感谢一路照拂,我也跟着大哥混了19年。”2024年我写:“20年来,承蒙关照,我们彼此成为对方最好的朋友,各自成为更好的自己。”

去王府井拍完照,又坐地铁去了我们2004年来北京后买的第一个房子——上地的当代城市家园。当年买房子的时候,就听开发商说以后这里会在上地站和西二旗站之间再建一个地铁站。开发商果然没有欺骗我们,只是2021年这个清河站才开通——在我们买房的17年后,我们搬走的8年后。出了地铁站就看到自家小区是什么心情呢?肠子都悔青了,哈哈。

骑了共享单车进小区,走到当年房子的楼下,看一处处走过的小区环境:这是我俩当时吵架的地方,这是我俩另一次吵架走错单元门的地方……院子里的梧桐树已经长得很粗了。还是很好的房子,二十多年过去,看起来还是很新。感到欣慰的是,我妈还在这里住过一段,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小区北面是著名的“上第MOMA”,当年售楼的时候我还去看过,也是全屋精装修,整体新风系统。当代的东边,我们住的时候还是一片城中村,安宁庄。我还去那里买过菜,村里有没拴绳的大狼狗,我被吓得够呛。现在那里早已是一片林立的高楼,叫做“上林溪”。

从当代城市家园往北骑,原来三元乳品的地方,现在是小米公司总部;再往北是快手公司总部。然后就到了我们曾经的第二个家,在领袖硅谷和领袖新硅谷旁边的博雅德园。这是北大的家属楼小区。小区不大,只有五栋楼,是我住过的邻里氛围最安静和谐的地方。

博雅德园小区北面的路是西二旗北路,是海淀区和昌平区的分界线,再往北曾经是一片草坪和苗圃,他同事的父亲,当年在这里还种过南瓜。现在那一片早已经打通成为十字路口,也建了新的小区。

之后再骑共享单车到西二旗地铁站换乘,想象这里早晚高峰的站台,挤满人群的样子。坐13号线到霍营再换乘8号线到奥林匹克公园南门下,又去奥森玩了一小下。两个人都有点累了,坐在公园长椅上休息,说再去湖边坐一会儿就回家吧,没想到4点整的时候,准时喷起了音乐喷泉。冲天的水柱形成的水幕,被阳光折射出一道彩虹。喷泉表演结束,两个人坐地铁回家,买菜、做饭,继续我们的生活。人类的智慧常常用五个字就能概括,比如除了“等待与希望”,还有“好好过日子”。

文/潘若滋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悠然过往|家书里的铁血柔情
北京青年报 2025-10-22
悠然过往 | “七老八十”的师生缘
北京青年报 2025-09-10
王府井集团70周年献礼:小记者探究王府井奥莱·香江小镇生活美学新范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30
话剧《洋麻将》—— 两个人的戏剧,40年的沉淀
人民日报 2025-07-09
随笔|来来往往,生活在继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随笔|来来往往,生活在继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两个人的《毒》,告诉观众如何面对失去、处理伤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5
科普|两个人之间相互吸引的20个迹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