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最高法:互联网法院绝大多数法官都有新型网络案件审判经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1 11:04

10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法释〔2025〕14号,以下简称《规定》),对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作出调整完善。《规定》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规定》将“网络数据权属、侵权、合同纠纷”“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纠纷”“网络虚拟财产权属、侵权、合同纠纷” “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纳入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

互联网法院是否具备相应的审判资源和审判能力审理好这些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介绍,三家互联网法院在前期司法实践中,已具备适应新类型网络案件的专业化审判经验、审判力量和审判机制,能够妥善审理新类型网络案件。

一是专业化审判经验方面,虽然新增案件类型此前未成体系地纳入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但通过受理复合案由案件和接受指定管辖等方式,互联网法院先后审理包括“全国首例大数据产品权属案”“全国首例AI文生图案”等一大批具有首案示范意义的网络案件,近年来共有200余件案例被评选或纳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入库案例、全国法院年度案例、年度互联网十大案例等,近期最高法发布的首批6个数据权益指导性案例中,有两个就出自互联网法院,充分说明互联网法院对新类型网络案件已积累丰富的审判经验,具备扎实的审判基础。

二是专业化审判力量方面,互联网法院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专业化审判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优秀法官、省级审判业务专家共10余名,形成了一支“既懂法律又懂网络”的专业化、复合型审判人才队伍。互联网法院绝大多数法官都有新型网络案件审判经验,能够精准把握数据、算法等前沿领域纠纷的法律争议焦点,确保新类型案件依法妥善审理。管辖调整后,相关高院也将进一步统筹调配审判资源,优化互联网法院力量配备,针对类型化案件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为妥善审理新类型网络案件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专业化审判机制方面,互联网法院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司法审判的深度融合,通过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加强平台对接和数据互通、完善区块链技术固证认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全流程辅助办案等审判机制建设,形成了一套适应网络案件特点的专业化审判模式,对于纠纷发生于网络、证据留存于网络、当事人为网络主体的新型案件具有独特审理优势,能够确保相关前沿、复杂、新类型网络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审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最高法:确立新兴领域裁判规则,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和数字经济发展司法保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1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规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1
专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蔡金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08
“云”上断案、数字法官助理……一家互联网法庭的智能化探索
中国新闻网 2024-04-28
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个法官工作站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北京互联网法院再提“超前点播案” 称:应遵循公平原则,尊重用户感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1
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工作
法治日报 2022-12-01
最高法:严厉制裁垄断行为 规制资本无序扩张
央视新闻 2022-11-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