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十一假期期间,北京体育赛事氛围持续升温——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两大顶级赛事同步进行,不仅成为市民假日乐享生活的热门选择,更以“体育+文商旅”融合模式为“双奥之城”注入新活力。从两大赛事从开幕伊始,到逐步进入高潮,再到10月5日双双圆满收官,入园人次、门票销售额、综合消费额等多项纪录频频被打破,其助力北京打造精品赛事名城的作用凸显。国庆假期去哪里?西去首钢园看WTT,北到国家网球中心观中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北京市民乃至国内游客和球迷们的理想选择。
国家网球中心,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场地;WTT中国大满贯赛的比赛场地首钢冰球馆是北京冬奥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举世闻名的首钢大跳台也矗立在它的附近。中网和WTT两大高水平体育赛事在夏、冬两届奥运会比赛、训练场馆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践行着北京挖掘双奥遗产价值,释放长远效益的宗旨,置身于此的游客和球迷,都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两大奥运场馆举行中网、WTT这样的高端体育品牌赛事,对于弘扬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打造北京“双奥之城”通过体育构建美好社会的国际典范这一宏大目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今年的中网已经进入到第22个年头,其深远醇厚的底蕴越来越彰显其独特的品牌吸引力。9月27日,国家网球中心有4.5万人次入园,钻石球场上座率超90%,中国网球公开赛在这个“超级星期六”迎来今年首个破纪录观赛潮。这一数字也打破了2024年10月1日创造的4.4万人次的入园纪录,显示出中国网球市场的号召力和巨大潜力。今年的中网赛事,虽然东道主选手的表现不如去年那样耀眼,但球迷们的观赛热情却丝毫不减,超过20年的网球文化对北京市民和网球、体育爱好者的培养熏陶,让中网的生命力愈发强健。至10月1日国庆假期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又正逢男子单打决赛,中网进入到第二个入园观赛高潮,钻石球场观看男单决赛的入场观众人数达到了13041人,上座率高达97%,这次打破的则是钻石球场单场观赛人数纪录。
据中网组委会10月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赛事观众流量再创新高,国家网球中心入园总人数达36万人次,较去年增加20%,吸引京外观众超18万人次,境外观众近1万人次。今年商业运营数据再创新高。整体票房达8800万元,较去年增加10%,其中9月27日莲花球场和钻石球场晚场门票、10月1日男单决赛门票全部售罄。综合消费金额超3600万元,较去年增长44%。特许商品销售额超1250万元,是去年的1.6倍。
与此同时,2025年中网开赛期间,亚奥商圈消费表现也很亮眼,与9月非赛期相比,消费指标均呈正向增长。其中,日均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8.93%,中网对亚奥商圈的消费拉动效应为1:7.4。
而仅举办第二年的WTT中国大满贯北京站比赛也不遑多让。据统计,首钢园区在国庆期间入园客流达42.4万人次,同比增长93%,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场景火爆。这项赛事的历史虽然年轻,但因为乒乓球是国球的缘故,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斐然,受到了各年龄段球迷们的热烈追捧,可谓是场内群星荟萃,场外粉丝云集,十一黄金周期间市民又多了一个好去处,连带辐射大量的京津冀乃至全国的球迷和游客前来观赛、打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WTT中国大满贯共售出门票超8.5万张,门票收入达8700万元,同比增长52.6%,带动首钢园区累计消费超3000万元。国庆假期前三天,石景山区周边文商旅体消费近2亿元,首钢园日均客流量超过13万人次(去年同期日均7万人次),相比去年基本实现翻番。
在两大园区内徜徉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愉悦的表情,年轻人和粉丝们在追逐着自己喜爱的球星,父母带着孩童在享受美好季节赋予人们的馈赠,顺带再培养一下孩子们的体育细胞,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对体育的热爱,或许下一代中国的体坛明星就将在他们中产生。球星签售台外面排起了长队,粉丝们翘首以盼;赞助商和网球、乒乓球游戏活动之处不同年龄的人们在跃跃欲试;餐饮休息区内人头攒动;园区道路车水马龙,却又秩序井然。
两大赛事的衍生效应惠及多领域,赛场外,其带动作用持续释放:赛事特许商品、文创衍生品销售火爆,主题酒店客房预订需求旺盛;中网首次设置的“观赛第二现场”,成功带火798、首创奥莱等10余个热门商圈,更为刚启动的“两园一河”首批项目(清溪滨水活力新空间、永定河集)聚拢超高人气;石景山区通过票根优惠活动联动商圈商户,通州区举办水上赛事吸引游客,海淀区推出中网嘉年华沉浸式体验活动,人们可在北京多家景点、博物馆及餐饮门店享受免费或优惠福利,实现“观赛+ 消费”的多元体验。
谈起两大赛事举办带来的意义,北京市体育局局长于庆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赛事成为城市的‘会客厅’,经济的促进器,以赛事为引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活力迸发,更好地利用北京丰富的奥运资源,推动北京“双奥之城”向国际赛事名城迈进。”
十一假期“双赛”的举办,在紧密围绕“双奥遗产”、体育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全民参与度、强化高端体育品牌、打造京津冀名片消费节等几大方面,日益展现出了“体育+”协同产业发展的强势动能。
以赛事为核心,北京正着力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2025年全年将举办各类重点赛事198项,对北京发挥“双奥之城”优势,带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加快推进北京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今,体育赛事正成为“双奥北京”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未来,北京将继续发挥“双奥之城”的优势,以体育赛事为纽带,连接世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编辑/王帆 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