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非遗里的中国》走进福建厦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04 19:34

福建厦门拥有中国最文艺的海岸,一边是摩登璀璨的现代都市,一边是千年闽南的文化脉动。海风絮语,古今交融,造就了厦门非遗的独特魅力。厦门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8项,其中有2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厦门篇将于10月4日20:00档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本期节目将走进福建厦门,总台主持人王嘉宁,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演员贾静雯,将沉浸式体验童谣(闽南童谣)、厦门漆线雕技艺、南音、高甲戏、厦门珠绣、剪瓷雕等多项厦门非遗的独特魅力。

童谣(闽南童谣)

童谣(闽南童谣)是闽南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闽南话创作,内容广泛,多描绘儿童的生活趣事与乡村风土人情,生动展现了闽南地区的日常风貌,可以说是闽南人民的生活小百科。童谣(闽南童谣)作为启蒙工具,让孩子们在歌声中自然习得母语。如今,在厦门市多所幼儿园和小学课堂上,闽南童谣福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长楫创作的《闽南童谣500首》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闽南童谣不断焕发新生机。节目中孩子们的表演,正是基于闽南童谣《天乌乌》创意改编而成。这首在海峡两岸都广为传唱的童谣,如今以创新的形式再度响起,不仅延续了乡音的温度,也让两岸听众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到共通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归属。

高甲戏

高甲戏早期又称“戈甲戏”,传说因“搭高台,穿盔甲”而得名。其孕育自明末清初农村化妆游行的“宋江阵”,后博采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之长形成高甲戏的雏形。最初的“戈甲”正是“高甲”在闽南话里的谐音,故称“高甲戏”。高甲戏吸收其他剧种(如梨园戏、木偶戏、徽剧、昆腔、弋阳腔和京剧)的艺术特色,最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中国戏曲素有“无丑不成戏”之说,而高甲戏将“丑”这一行当发展到了极致。高甲戏中的丑角以扇子、胡子等道具展现灵动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表情变化,甚至模仿木偶的步态和动作,呈现出独特的提线木偶风格。


厦门漆线雕技艺

厦门漆线雕技艺源远流长,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厦门漆线雕技艺第十二代传承人蔡水况先生,将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脱胎工艺引入厦门漆线雕,使其坯体更轻、保存时间更长,同时提升了造型的可能性。这项精致的传统技艺,承载了代代传人的智慧和审美,成为厦门非遗的重要代表。

漆线雕的核心在于漆线装饰,其制作工序繁复,包括坯体制作、漆线搓制、缠绕和固定等环节。传承人通过捶泥、搓线、绘稿等步骤,将漆线细腻均匀地铺展在载体上,形成丰富的层次和立体感。以作品《神武大元帅》为例,它融合了米筛甲、鱼鳞甲、六脚甲等多种技法,呈现汉唐武将的雄浑风格。

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厦门漆线雕不断创新。现代漆线雕不仅延伸到人物雕塑、彩蛋、文创产品和饰品上,还引入三维建模与3D打印技术,提高坯体制作效率,并赋予作品更多立体和飘逸的表现力。传统与创新相辅相成,使这门非遗技艺不仅得以传承,更向世界展示出中华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

厦门珠绣

厦门珠绣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南洋华侨带回了缀有玻璃珠的绣花拖鞋,厦门的手艺人受此启发,开始尝试用进口珠料在鞋面上绣制花鸟图案,这才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厦门珠绣工艺。

厦门珠绣制作过程分为七步:设计画稿、合布、剪裁、图案转印、绷布、材料准备、图案绣制。其最大特色在于立体感与光泽,借助凸绣、叠片绣等技法,使图案层层叠加呈浅浮雕效果,珠子和叠片在光线下的折射与反射,令作品晶莹华丽、光彩夺目。就在不久前,传承人谢丽瑜受《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特邀,携《盛世雍容·牡丹瓶》等珠绣作品亮相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其精湛的针法和光影效果呈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早先,厦门珠绣多用于珠绣拖鞋,在闽南地区尤其用于出嫁的新娘鞋,是独一无二的婚礼用品。现代厦门珠绣则在载体和工艺上不断创新,不仅延伸到高定礼服、披肩、珠绣包、文创产品等软装与时尚领域,还出现在耳环、饰品等小型单品上。通过将传统平面的图案转化为立体、可实用的时尚物件,厦门珠绣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品味燕赵风华 《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河北定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1
探寻闽南风情!《非遗里的中国》走进福建厦门
央视一套 2025-10-04
和《非遗里的中国》一起走进甘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06
《非遗里的中国》走进黑龙江探寻黑土地上的文化密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0
《非遗里的中国》走进海南共赏椰风海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03
走进好客山东 在《非遗里的中国》里品地道“鲁”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1
海派风华,沪上风情——《非遗里的中国》走进上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非遗里的中国》主题曲首发 与您共享贵州非遗盛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