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小记者团走进北京动画周现场,在这里,现场不仅有熟悉的动画角色、融合传统文化的动画作品,还汇聚了满怀热情的创作者与 coser,小记者们不仅近距离感受动画魅力,更透过镜头与访谈,探寻动画从角色塑造到文化内核的创作温度,踏上了一段探寻动画与文化传承如何相融共生的旅程。
动画片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当我荣幸地以小记者身份在北京动画周的现场见到那些童年记忆里的动画明星,小哪吒、孙悟空、超级飞侠、大头儿子时,我简直要大声喊出来!
随后我采访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同学,她提到在制作中国动画时,会在服饰、背景中加入传统节日、水墨山水等文化元素,以此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但为了让传统文化元素做到不生硬、更自然地融入剧情,他们前期要做足准备。这让我了解到了动画制作者的艰辛以及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人敬佩,也让我更加坚定地支持中国动画。
我还采访了几位展馆中的coser。其中一位coser提到自己出的角色是一位心中有数,做事游刃有余的人,她也很想成为这样的人。为了更贴合角色,她从活动前一周开始进行固定的健身训练,每天训练超过一小时,同时也注重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另一位coser表示,他出的角色性格沉稳,善于关心自己身边的人,还喜欢喝茶。他自己在生活中也是情绪稳定,不易生气的一个人。喜欢上这些角色后,他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比以前高了很多。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 王歆淇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采访了周敏老师。周敏老师一直在深耕北京文学。写过《胡同里也有小时候》,书里描写了生活在什刹海的孩子的生活。在采访中她还提到,现在城市化建设快,建起了很多高楼大厦,但是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胡同生活,因为这是一种历史和传承。这也让我深有感触。城市化飞快的意义不是以遗忘为代价换取崭新的空白,而应是带着全部的记忆与智慧,走向一个既现代又充满人文温度的社会。
周敏老师为编剧提供了动画素材,而后我通过采访动画制作者了解到,一部好的动画或者电影,必须能感动观众,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需要有创新来引起观众好奇。动画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它能带给你一些关于生活的思考。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 梁天盈
作为关注动画行业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小记者,我成功专访了《灸童之小身体大世界》的导演兼编剧宋磊老师,围绕动画制作背后的专业协作、创意突破及行业入门建议等话题,与他展开对话,揭秘这部融合中医药元素的动画作品的创作故事。
谈及动画制作所需的专业力量,宋磊老师直言“多领域支撑是关键”。他表示,作品从立项起就得到了权威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轮研讨,中医药专家带着专业知识前期便深度介入,确保了内容的专业度;同时,创意设计团队负责场景与人物的动画呈现,专业配音团队赋予角色声音的生命力,运营人才则承担作品推广职责,多角色共同构成创作闭环。
针对不少学生“想入行却因不会画画焦虑”的问题,宋磊老师以自身经历给出建议。他坦言自己并非绘画出身,早年通过大量观看动画、撰写影评积累行业认知,从发现作品问题到思考编剧解决方案,逐步转型创作。他提到,随着人工智能融入动画行业,绘画门槛正降低,但创意能力始终是紧缺资源,鼓励学生聚焦创意培养,未来才能成为动画行业需要的创意型人才。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 詹锦程
在一个聚焦“中国故事”的展区,我驻足良久。这里正在展示一部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动画相结合的作品《神阙穴之谜》。通过与项目导演的交流,我了解到一部优秀动画的诞生,远不止是画画那么简单。导演介绍说,从立项开始,他们就邀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专家全程参与,确保每一个中医药知识点的表述既严谨又巧妙。这让我明白,好的动画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知识的载体,肩负着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对于我这样喜欢动画但绘画水平一般的同学,导演的话尤其鼓舞人心。他说,在AI技术辅助绘画的时代,创意思维变得更为珍贵。他本人也不会画画,而是通过大量观影、撰写影评,逐步走上了编剧的道路。这让我相信,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保持对创意的追求,每个人都能在动画产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次展览让我看到,中国动画正以其无限的魅力,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天马行空的创意融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对此充满期待。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 王梓萌
在场馆里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动画IP,比如哪吒、孙悟空、《长安三万里》《罗小黑战记》等等。小时候看动画只是惊叹于那美丽的角色和精彩的剧情,但今天我透过小时候的自己看向角色背后——关于动画本身的故事。
我们今天非常幸运地采访到了研讨会请来的嘉宾周敏老师,她说灵感的来源往往就藏在平凡的生活中,她创作的作品也是人们生活的写照。她描写了几个在北京长大的青少年,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特点与性格,既与众不同,又和大家有相同之处。主角不一定是要不平凡的,看似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是主角。
结束采访,在展馆人流里继续观察,嘉宾老师们说的话还萦绕在耳边,看到现场许多因为热爱而来的coser们,看着他们满脸欢喜地扮演着他们喜欢的角色,我觉得这正是支持周敏老师那一番话最好的证据。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 薛笑
我的采访对象选定了几位coser。有的coser为还原喜爱角色定制假发衣物、学习相关技能,视角色为特殊存在;有的coser为了还原,自己动手制作了1.8m的道具,在夏天穿很厚的衣服拍场照,认为二次元角色真正的灵魂是别人赋予的;有的coser因喜欢《雄狮少年》刘佳娟,了解粤港文化、学舞狮;还有coser因欣赏角色性格自制衣发,学习脚本设计与摄像,希望凭借对角色的理解,让二次元形象在三次元鲜活。这些coser的真实经历,正是二次元文化最动人的注脚。它从不是隔着屏幕的虚无向往,而是能点燃行动力的热爱,让二维形象在三次元有了鲜活灵魂。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 肇梓涵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