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凭借《那些年》红遍大江南北的OST“收割机”,到《披荆斩棘2025》舞台上以“卡皮巴拉式”佛系人格意外出圈的“胡小豚”,胡夏用他独特的生存智慧展示了一条不一样的出圈之路。
与大家对竞技者必须外向、进取的刻板印象不同,胡夏的竞技之路始于一系列看似“无心插柳”的随性选择。学生时代为“躲晚自习”参加校园歌唱比赛意外晋级,又在刚来北京时机缘巧合之下遇到《超级星光大道》的制作人,以年少对自由的渴望和想去台北看看的心态参加了比赛,却一步步经历筛选最终夺得冠军。这看似“天选之子”一般的比赛运,正是因为他不刻意追求结果的轻松心态,才避开了过度焦虑的陷阱。
在《披荆斩棘2025》中,他同样保持着这种顺势而为的态度。尽管去年担任队长的经历让他感到压力巨大,甚至一度考虑不再参加,但得知新一季改为团队赛制并有好友早安的加入后,他又欣然回归。这种从不勉强自己,但会在合适时机做出选择的方式,形成了他独特的成长节奏。
然而胡夏的“顺其自然”绝非懒散或躺平,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的自我认知,他能明确区分“盲目挑战”与“有效突破”。面对节目组“挑战自我”的规劝,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界限感:“如果今天我的跳舞是一分,你让我去选一个跳舞十分的歌,不可能吧,这叫盲目,这不是去挑战自己,这只是在害你的队友们”。在胡夏的逻辑体系中,从一分挑战到两分是成长,而从一分硬跳到十分则是鲁莽。与其无谓地冒险,他更愿意在能力范围内最大化提升自己。
顺势而为的人生节奏给他带来了一份从更高维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内耗的心境。“披哥”的最后抽卡环节中,面对常见的“难听”热搜和质疑,胡夏虽未曾经历过,但在假设的情境中展现出内核极其稳定的应对状态。他直言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说法就怀疑自己唱得是否好听,“完全不会,我只相信我的耳朵,我的耳朵就是尺”。自信的态度背后,其实是一套成熟的情绪管理体系。
平日里胡夏就有打坐、站桩等养生的爱好,并且他会对宇宙学保持思考,这种向内求索的习惯,让他建立起强大的心理屏障,能够有效过滤外界的噪音。他认为有情绪是人之常情,“情绪,我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只是不想让它变成负面能量,但这个东西是要取决于自己对每一件事情的理解、心态和看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