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当唢呐声如旷野惊雷般划破舞台,由郭文景作曲、莫言编剧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正式拉开世界首演序幕。指挥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宋元明、王冲、王鹤翔等主演携手,以交响史诗的磅礴之力,将观众带回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

歌剧《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家族》,该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山东高密乡为背景,讲述了村民戴凤莲、余占鳌等人的传奇故事。编剧莫言七易其稿,创作了有别于原著的歌剧人物,以诗化的语言书写生命之歌,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时的觉醒与抗争。作曲家郭文景,在创作中充分把握地域性、民族性,与大歌剧创作技法相结合,打造出地方色彩浓郁、交响叙事震撼的民族歌剧新样本。

开篇唢呐犹如旷野中的生命呐喊,奠定了全剧音乐的基调。在唱段“红高粱似火炬”中,九儿的旋律张力十足,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将九儿的倔强、怒火中烧演唱得淋漓尽致。单扁郎的宣叙调充满乡土味,作曲家使用高密方言的音调记谱而成,男高音梁羽丰边唱边咳,生动塑造了肺痨病患者的形象。戴老三的咏叹调“风吹着高粱地”用茂腔素材写成,音乐色彩明媚,表达了戴老三接闺女回家的喜悦心情。

“抢亲”是剧中最具“野性”的音乐段落,男高音歌唱家王冲饰演的余占鳌匪气十足,唱词“风来了,雨来了。蛤蟆敲着锣来了,青蛙打着鼓来了”饶有趣味。在余占鳌与九儿的对唱中,两个炽热的灵魂在高粱地里重逢。“野合”场景中,余占鳌与九儿互诉衷肠,浪漫唯美的音乐不断递进,推动二人情感持续升华。

日军的突袭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在刑场上,刘罗汉宁死不屈,痛斥日寇。在咏叹调“罗汉就义”中,男中音歌唱家王鹤翔饰演的罗汉,唱出大义凛然的唱腔,配以板胡高亢的音色,触人心弦。罗汉就义后,全体角色演员在舞台上定格为雕塑般的平民英雄群像。合唱“红高粱赞美诗”响起,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道路。这首合唱取材于山东梆子,郭文景表示,“这段音乐所歌唱的英魂既包括刘罗汉和戴老三,又不限于他们俩,我用这个唱段表达对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所有与侵略者抗争的中国人民的赞美。”

导演王筱頔打造的“天圆地方”舞台视觉空间,与舞美设计季乔的“红高粱”核心意象完美融合。高粱在舞台上生长、摇曳、燃烧,既隐喻着一座生命的摇篮,又铸就了一幅民族的群像,跨越时空的抗战精神和震撼人心的民族气概激荡着观众的心灵。

摄影/王小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