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学校小记者团探访动画周:解码动画产业前沿科技,感受创作时代脉搏
中学时事报 2025-09-27 11:08

北京动画周如约而至,这场聚焦动画产业发展的盛会,不仅是国漫IP与大众深度互动的平台,更成为动画创意碰撞的舞台。北京学校小记者团的同学们深入活动现场,对话行业从业者、专家学者,沉浸式体验动画展区魅力。从人形机器人让动画角色“活”起来,到 AIGC 技术降低创作门槛;从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创新表达,到创作者对 “讲好中国故事” 的坚守,采访团以少年视角记录下动画产业的蓬勃活力,解码中国动画迈向多元、开放未来的关键密码。

动画周.png

科技赋能:解锁动画产业新可能

动画周2.png

这次的动画周,不仅是国漫IP与大众的见面会,更是一场科技与文化的深度碰撞。从机器人让IP角色“活”起来,到AIGC技术助普通人成为“动画导演”;从咖啡机器人的趣味互动,到动画角色跨界普及健康知识,科技正让动画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它敲开了动画走进千家万户的大门,也正在为中国动画书写崭新的篇章。

从儿时的2D动画《京剧猫》,到AIGC技术融入动画制作的方方面面;从定格动画的经典创作,到机器人助力动画制作,我们了解了动画产业的发展路径。对宇树科技展区工作人员的采访,更让我们了解到,现在有了人形机器人的指导,可以使动画作品的动作更加自然顺畅,前沿科技走进大众视野的同时也让动画角色活了起来。而Seko的AI产品使每个普通人都能够创作出独属于自己心目中的动画,只需文字的描述就能够生成出对应的角色与动画。这不仅加速了创作的过程,也节省了人力。个人创作者的加入也是将动画推向大众化、多元化的重要里程碑。

总的来说,动画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动画产业,也向我们展现了动画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趋势,还体现了科技赋能产业的意义。

——张熙悦 刘怡宏 田启嘉 张瀚兮 毛泽行(北京学校)

动画周3.png

活动现场照片

动画周4.png

文化融合:让传统在动画中焕新

动画周5.png

《仙剑奇侠传》的展台处,一位漂亮的coser正在为周围的游客和记者做介绍和推广。“我对于所有的中式审美的启蒙都来源于《仙剑奇侠传》,而且我本人也很喜欢cos这里的角色,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来展现、来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注意到,不少展厅都设置了一个牌子。手机一碰,就会有一个孙悟空跳到屏幕上提示你打卡,通过打卡就能获得精美的礼品。这种有趣的打卡方式,不仅体现了展览的核心理念,更传播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5北京动画周是中国动画璀璨绽放的舞台,中国动画将以更多元、更开放、更具中国特色的姿态迈向未来。青少年一代也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让中国动画的天空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杨开翔 李秉阳 范开文 李卓桐(北京学校)

动画周6.png

活动现场照片

动画周7.png

匠心创作:用动画讲好中国故事

动画周8.png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李剑平。访谈中,我们探讨了动画角色创作中如何深入角色内心,而非仅停留在表面形象的问题。李教授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他强调,无论是动画还是其他影视作品,创作都应是全方位的,角色的塑造必须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体会。当现实的光线穿过故事的棱镜,便折射出动画的虹彩。

由国际动画协会副主席、沙特阿拉伯埃法特大学电影艺术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加扎拉(埃及)带来的关于埃及动画近九十年发展史的专题讲座也令我们大开眼界。他讲述了埃及动画如何巧妙地将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法老传说、民间故事、独特的音乐与艺术风格——融入创作之中。我们发现,即便在资源有限的困境下,各个国家一代代动画人依然凭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创作出了许多充满生命力的作品。这种在逆境中扎根传统、寻求创新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除了富有启发的访谈与讲座,我们还参观了动画周中的多个IP主题展区。现场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动漫IP,从富有胡同气息的猫家手工厂到商品琳琅满目的元隆元创,形式多样、互动性强,令人感受到中国动画产业的蓬勃活力。整个活动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动画艺术的理解,也更坚定了我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用心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念。

——韩依诺 杨慕云 张鲁京 刘雨欣 康露洋(北京学校)

动画周9.png

活动现场照片

动画周10.png

创新对话:探访动画产业新面貌

动画周11.png

在《缔灵爱》展台,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动画技术的巨大进步。他们采用动作捕捉技术提升画面质感,在头发和衣服细节处理上尤为出色。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作品蕴含的环保理念——以保护海洋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剧情支线传递正能量。负责人特别强调,技术与内容需要平衡发展,不能为了追求炫酷效果而忽视故事内涵,这一观点让我们受益匪浅。

带着对动画产业的好奇,我们继续探索IP的成长之路。中国动画集团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IP需要经历从漫画到动画,再到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条,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团队的精心打磨。让我们兴奋的是,KAKU卡酷的负责人分享了AI技术给动画行业带来的革新,预示着未来动画将迎来更多突破。而最触动我们的是“猫猫家”团队的创作初心——他们不以商业利益为首要目标,而是希望通过“微微猫”这个形象治愈现代人的压力,传递“慢生活”的理念。

这次采访让我们看到,中国动画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更在内容创作上秉持着多元价值理念。作为亲历这场动画盛事的10后,我们既为国产动画的成就感到自豪,更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我们相信,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动画必将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陈梓饶 王悦然 于春瑶 肖雅涵(北京学校)

动画周12.png

活动现场照片

动画周13.png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小记者团走进北京动画周:AI赋能IP创新,青春视角触摸文化未来
中学时事报 2025-10-01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小记者团:直击北京动画周,见证国漫以科技为舟、文心为舵的新浪
中学时事报 2025-09-30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小记者团:走进动画产业前沿,体验沉浸式学习
学通社1985 2025-09-30
北京八中小记者团:深入北京动画周,探寻动画创作与产业新生态
学通社1985 2025-09-29
西单小学小记者团:解码AIGC魅力,见证国漫与科技融合新未来
中学时事报 2025-09-29
北师大实验顺义学校小记者团:从动画角色到文化内核,看见创作的温度
中学时事报 2025-09-29
北师大实验中学小记者团:在动漫世界探寻文化传承与创新力量
中学时事报 2025-09-29
人朝分东坝学校小记者团:感悟创作初心,体验动画造梦之旅
中学时事报 2025-09-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