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艺评|台州乱弹出圈之后 只有一个鲍陈热还不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18 09:18

今年5月,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出15位获奖者,其中有知名演员如秦海璐,也有主演了知名作品的演员如朱洁静;还有些获奖演员在特定地域、特定观众群体中被熟知,但他(她)所从事的剧种艺术许多人还没听说过,就比如鲍陈热和台州乱弹。

近来鲍陈热的小小出圈,得益于她主演的《活捉三郎》“桌上踹凳”的绝活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对于戏曲观众而言,只看一个片段自是不够解渴,这位新晋梅花奖得主,以及作为“天下第一团”的浙江台州乱弹剧团(一个剧种在全国只有唯一院团,被称为“天下第一团”)水平如何,还得剧场见。9月8日,《我的台州乱弹——折子戏专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活捉三郎》

《做媒》

《心·痴梦》

这才是鬼戏该有的冲击力

“乱弹”曾经既是某个地方戏的名称,也代指相对于昆曲的各类地方戏。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台州、温州、宁波、绍兴、金华、丽水等地,是浙江四大乱弹中目前唯一仍以“乱弹”为名的剧种,还是四大乱弹中最为命途多舛的一个。

新中国成立前,台州乱弹已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恢复,“文革”期间受到影响;此后再度恢复,但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末再次停滞;2005年又一次建团重启,招收30名艺术基因相近的婺剧学员。彼时16岁的鲍陈热开始了她的台州乱弹生涯。

此次鲍陈热在北京演出的《活捉三郎》《做媒》《心·痴梦》,是她参评梅花奖的三出剧目。开场第一出戏是观众最期待的《活捉三郎》,讲阎惜娇被宋江杀死后,找情人张文远(张三郎)索命的故事。各剧种艺术家在这一个剧目上留下各样的精彩演绎,如京剧名家陈永玲高超的魂步技巧,在视频平台上让不熟悉戏曲的年轻人都大受震撼。想在《活捉三郎》这个高手云集的赛道上有一席之地,必须表演够精进、技巧够高超。

鲍陈热此前的出圈胜在技巧出众。如效果最火爆的“桌上踹凳”,将一张椅子置于桌子上,阎惜娇立于椅子之上,张文远在阎惜娇水袖的召唤下腾身而起,同时阎惜娇向上纵起,如子弹般平直飞来的张文远将椅子从桌上踹将出去,当张文远平落在桌上的同时,阎惜娇落在张文远两腿之间。这一套电光火石间完成的惊险动作,有人将其称为“天下第一跳”,虽有夸张,却也是出于真心的认可。

此外,鲍陈热的魂步、椅背探海(于椅背上金鸡独立,再反转身体)、长绸拽烛(张文远将烛台放在阎惜娇的水绸之上,阎惜娇突然抽出绸子,烛台依然平稳立于桌上不倒),以及卧鱼、下腰等各种动作都能高水平完成,引来观众阵阵彩声。

鲍陈热对阎惜娇的刻画,既有对张文远的恨,又有展示自己美貌的妍。恨就恨得彻底决绝,几次以爪形掐向张文远的手,就算坐在剧场二楼后排都能感到手抓得实而有力,但在森森鬼气之下她又是如此娇艳。当最后阎惜娇将张文远捉了去,两人三次蹦跳,将观众情绪推向顶点。这才是戏曲鬼戏对观众该有的冲击,台州乱弹“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特点确非虚言。

这出戏能引人入胜,扮演张文远的张振星功不可没。除了完成非常吃功夫的动作,其表演还有昆曲苏丑的风格,张文远溜肩弓背的好色无赖相,色心大胆子小的性格,被他表演得又鲜活又具批判性。

鲍陈热是个好演员

第二出《做媒》讲做豆腐家的小姑娘阿英,给早有情愫的寡母和阿叔做媒的故事。这个气氛轻松的新编小戏放在《活捉三郎》之后,起到调节舒缓观众情绪的作用。

《做媒》最难能可贵的是展现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鲍陈热把一个和她自身年龄有一定差异的农村姑娘的小孩样和狡黠,演得如此水灵灵的脆快娇憨,与阎惜娇反差之大,真让人佩服她的角色塑造能力。饰演阿叔的叶省伟的憨态,很好地展现了观众心中老实巴交的江南农民形象,大概成年闰土就是这个样子。

本场演出的大轴《心·痴梦》是朱买臣故事的又一版本。演出前我有点奇怪,为什么不把更有知名度、也一定火爆的《活捉三郎》放在最后?

明传奇《烂柯山》写文人朱买臣苦读多年不中,妻子崔氏难忍清贫,逼迫买臣休妻,改嫁张屠户。买臣休妻后高中,做了太守。崔氏被屠户打骂,生活痛苦。买臣回家省亲,崔氏提出复合。买臣将水泼于地上,说覆水可收便复合,崔氏羞愤而死。故事中崔氏的“失误”在于没能认识到“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这个故事是戏曲改编的大热门,有为崔氏翻案的,有将结局改为大团圆的,实属改无可改、新无可新,但尚文波编剧的《心·痴梦》还是可圈可点。

首先,本剧只从崔氏视角叙述,朱买臣只是背景一样在剧中一闪而过,没有台词,是否复合这个故事的核心矛盾没有出现。崔氏在内心挣扎中迷失了、疯掉了,她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只是在生活的反复拉扯中最终垮掉的一个人。

其次,本剧一定不是剧本先行,而是瞄准鲍陈热的表演能力量身定做,保证了可看性。如果说《活捉三郎》看的是鲍陈热的“技”,《心·痴梦》则让观众真正感受到鲍陈热的“艺”。看到此处也就明白,这出戏确是应该放在整场演出最后。

《心·痴梦》几乎是一出独角戏,崔氏先以一种慵懒的状态自报家门,说到朱买臣无比厌弃,一副市侩刁蛮;说到张屠户吃香喝辣的,艳羡溢于言表,特别是两指弹扇砰砰作响的神态做派,观众仿佛也和崔氏一起站在烂柯山下看着张屠户大口吃肉。话锋一转,说到和朱买臣二十年吃糠咽菜、衣不蔽体的生活,又让观众对她产生同情。说到婚后张屠户对她又打又骂还寻花问柳,则呈现出一种温饱之外的愁苦。

这时报喜的衙役在外吵嚷,崔氏转为好事看热闹的状态,听到是朱老爷中了,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发出几声讪笑。当她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情绪陡然激越,和衙役们撕扯起来,又借衙役之口说出她大概是个疯子。衙役退场,崔氏情绪也从激动逐渐冷静,梦想着朱买臣会回心转意,让她戴凤冠穿霞帔。但朱买臣真会回心转意吗?崔氏迷失了,迷失在对荣华富贵的幻想中,也迷失在数十年人生的沉浮悲欢中。她的情绪数度反转变化,让观众看到戏曲所能爆发出的张力和魅力。熟悉福建梨园戏的观众还能从中看出二者有几分神似的表演,可见台州乱弹对古早南戏表演的继承。

不能只有鲍陈热

本次台州乱弹剧团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用几段纪录片式的视频串场,视频中有真实资料,也有情景重现。因为三出戏主角都是鲍陈热一人,穿插视频给了演员休息换装的时间,对不熟悉台州乱弹的观众来说是有益的背景介绍,并没有破坏演出的氛围。

视频主要展示了2005年剧团重建之后发生的大事,比如作为一个民办公助性质的剧团如何拢住人,提高业务水平,维持演出,获得观众认可。虽然2006年台州乱弹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比起大剧种、大剧团来说条件显然差得远。2010年发生的一场车祸中,全团四十多个演员中少一半人重伤,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此后,剧团重点培养的鲍陈热开始收获大小奖项,台州乱弹开始在各种重大活动上亮相,并且和很多剧团一样倾全团之力排演新编大戏。

实话说,作为一个想法“保守”的戏曲观众,我并不太关心剧团排了多少新戏、登上了几次大舞台,而更在意“七阁八带九记十三图”这些传统剧目传下来了没有?怎么演?“打插桩”“耍牙”“双骑马”“钢叉穿肚”“风火球”的绝技传下来了没有?怎么用?也固执地以为,这些才是剧种存在的根本。对老戏和传统的传承,就在台州乱弹剧团每年350场的演出中吧。当然这都不能否定新编大戏对提升剧团管理统筹能力、提升演员自信、凝聚团队的重要性,也不能否定剧种在重要活动上亮相对提升知名度、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本次演出的谢幕方式让观众更多了一分感动。台前幕后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走上舞台和鲍陈热拥抱,最后梅花奖奖盘也被拿上台,被演员们高高举起。这奖是属于鲍陈热的,也是属于全团的。这又仿佛是戏剧“一棵菜”精神的隐喻,角儿是菜心,所有的演出都要围绕角儿。

鲍陈热正值当打之年,在舞台上至少还能绽放20年活力。但演员不可能永远在全盛时期,当鲍陈热成了老艺术家的时候,谁会是台州乱弹舞台上的中坚?引领剧团的灵魂人物也总有退下来的时候,届时剧团的发展又当如何?

一个几度断档的“天下第一团”,相比于大剧种,传承的血脉更为薄弱。这些连普通观众都能想到的问题,相信台州乱弹剧团心中有数甚至早有计划。作为一个观众,还是盼着他们再次进京,带来更多精彩剧目和绝活,展现台州乱弹的底蕴,也出现更多位来自各行当的优秀演员。

摄影/凌风

(辛酉生)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鲍陈热:新芽在当代长出来(人物)
人民日报 2025-05-29
艺评|戏曲的现在与未来:前路任虽重,空间亦无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8-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