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获悉,9月14日,热带点斑原海豚“万万”放归仪式在海南万宁石梅湾举行。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公益组织、救援团队、爱心企业及志愿者代表共同见证了“万万”重返海洋的动人时刻。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经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万宁市农业农村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蓝海保育救护中心以及陵水蓝天救援队等多个单位联合开展长达三个月的紧急救援与康复治疗,“万万”身体状态逐步恢复,经专家组综合评估,“万万”已具备野外放归条件。此次放归行动为万宁海域首例海豚类海洋哺乳动物成功救护并放归的案例,也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参与救治并成功放归的第四头搁浅鲸豚。
“万万”为雄性热带点斑原海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于2025年6月18日在万宁神州半岛附近海域搁浅。搁浅时体表无明显外伤,但无法自主保持平衡、无食欲,身体虚弱并伴有脱水症状。胃镜检查显示其存在胃溃疡,血检显示其有炎症及肝肾功能异常等问题。经过来自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蓝海保育救护中心、陵水蓝天救援队等单位组建的救护团队89天精心救治,目前“万万”行为已恢复健康,可自主进食,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身体机能显著改善。
放归仪式上,救助单位代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戴世明表示,在专业兽医和志愿者日夜不息的精心照料下,“万万”逐渐恢复健康,重返海洋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心愿。
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回顾救援过程中的感人点滴,感谢来自全国多地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援助,为“万万”救治提供了坚实保障。万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忠发则向所有参与救援工作的机构、专家与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
之后,在志愿者的陪伴和媒体的见证下,“万万”被平稳转运至放归船只。上午11时58分,“万万”成功在万宁外海20海里处放归。
据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介绍,从2023年印太瓶鼻海豚“chess”、2024年短肢领航鲸“海棠”、2025年糙齿海豚“阳阳”,再到今天的热带点斑原海豚“万万”,每一次救援,都是对救治团队专业、耐心和爱心的考验。“万万”能够重回大海,不仅标志着协会以及海南鲸豚救助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全民海洋保护意识的生动教育。希望通过“万万”的故事,能有更多人愿意走近海洋、关爱海洋生物,哪怕只是多一点了解、一次转发、一份支持,也都是珍贵的助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胡克青
校对/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