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将在首钢园9号馆和11号棚正式拉开帷幕。1.11万平方米的室内外展区,将汇聚8家市级单位(含室外展区)、17家区县级单位,共计25家单位组团亮相,参展的线下425家企业大牌云集,国际企业4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达83家。
围绕“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主题,文旅服务专题将全面呈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图景——以“智能创造”和“数实融合”为核心的生产力革新已然开始,AI2.0代际产品正呈现出从分析工具到认知伙伴的跃升,元宇宙正展现出从平面信息到立体空间的全新场域。
观众服贸会现场体验《梦回圆明园》
步入9号馆,就可见展场高悬的球屏上滚动播出着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的72.1%……它们诉说着北京文化产业近年来不断积累的硬核数字能力。
在AR/MR引领的数实融合浪潮中,北京文化产业正将数字能力深度植入现实场景:既推动生产力变革,也赋予历史文化资源更丰富多元的传承与展示方式,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旅体验。
今年适逢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和北京建城3070年,在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展区,游客可通过MR技术沉浸式游览玉渊潭生态景观,或在3A级画质VR大空间体验《梦回圆明园》,这个项目运用全球最先进的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1:1复刻历史古迹,在虚拟世界营造出真实的游园体验。
文博展区内,故宫九龙壁传说为原型的《龙潮觉醒》大型沉浸式裸眼3D项目,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通过大尺寸LED屏幕体验龙纹破壁而出的震撼视觉效果。房山琉璃河遗址展出最新文物保护成果,引导观众探寻北京最早的城市遗迹。现场还可借助MR技术“触摸”殷商青铜器,一位来自浙江的游客张女士感慨:“仿佛穿越了三千年,这种体验太难得了!”
互动体验观众可现场拍片当主角
本届服贸会首次大规模引入AIGC互动与XR沉浸式体验,彻底改变了观众的角色——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亲身感受科技为视听领域带来的震撼变革。
AIGC技术率先发力,《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等五部网络微短剧集中亮相,以人工智能“复活”文化遗产,为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数字视觉之旅。与此同时,XR体验区同样人气火爆。PICO打造的《浪浪山小妖怪:妖你同行XR》沉浸式游戏,成为小朋友与动漫迷的打卡胜地,孩子们通过VR头显进入高度还原的动画世界,开启互动冒险。完美世界院线则推出智能迷你影院,观众在XR拍摄后可立即观看自己“出演”的片段,过足主角瘾。
有趣的互动还发生在“版权赋能未来”展区。这里科技感与文化味相交融。在“山海经 IP”AI合影互动空间,游客可以扮演不同的神话人物。机器人“版版”主动与观众交流,开展版权知识趣味问答;观众还可以与“机械臂”玩“石头剪刀布”游戏,互动后赠送版权知识卡片,以趣味方式提升公众版权意识。
这些创新体验共同重塑文化价值的创造范式。在“北京大视听展”,这一趋势得到集中展现:通过裸眼3D技术呈现的热门剧集海报、PICO首发的《浪浪山小妖怪》及《达芬奇·时空之轮》体验项目,以及《国色芳华》实景还原的刘府穿越拍摄,都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该展区以近600平方米的空间,涵盖影视、文旅融合、超高清视听等四大板块,全面展现北京视听产业的创新实力。
这些项目不仅极具代入感,更清晰地展现了AIGC与XR技术在文旅文创、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成为本届展会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最佳注脚。
506款市属公园及园博馆最新文创产品亮相
作为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大舞台,文旅服务专题展沉浸式体验项目、各领域文创衍生品成为标配,可看可玩可消费性进一步提升。在天坛公园展台,一台“咖啡打印机”前排起了小队。工作人员将一杯现磨咖啡放入设备,轻触屏幕,不过数秒,一幅精美的图案便以咖啡粉为“墨”,“打印”在洁白的奶泡上,引得观众连连称奇。这杯“可以喝的艺术品”,成为“科技让文旅更精彩”最醇香可感的生动注脚。
本届服贸会首次在室外推出的“文博生活创享荟”展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个冰箱贴太独特了!”观众的交谈声和扫码付款的提示音交织在一起,近30家文博单位齐聚一堂,集中展销文创精品新品,琳琅满目的冰箱贴、手办、文具、饰品和家居用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挑选。
北京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带来涵盖13大类、506款最新文创产品,其中20多款为首次亮相。展台前围满了挑选商品的观众,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颐和园与服贸会联名推出的“有燕来颐”“福燕游颐”系列冰箱贴设计别致,北京动物园的北动AI智能陪伴毛绒玩具、中国本土动物AR拼搭积木等融合科技与文化的产品也备受青睐。
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文旅行业生态,创造着更具沉浸感、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2025服贸会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文旅新世界的大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