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活动当天,8万只气球伴随8万羽和平鸽齐飞,红、橙、黄、绿、深蓝、浅蓝六种颜色在空中起舞、绚丽夺目。为何气球能持续保持饱满状态,气足且没有破损?9月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采访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纪念活动当天10时许,分装在100个球笼里8万只气球徐徐升空。据了解,在全国重大活动中首次使用国产可降解气球,其中充装的气体采用高纯度氦气。
而提供气体和充装技术服务的就是北京化工集团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普公司”)。该公司党总支书记吴时林介绍,从7月14日现场训练开始,北普公司全力投入到此次气球充装服务保障任务。在这期间,为保障产品运输安全高效,北普公司提前对全部保障用产品车辆进行维修保养;针对灌气球操作棚房空间有限、人员较多的情况,公司专门定制了钢瓶推车,消除了钢瓶因手动挪动易发生碰撞、倒伏的隐患。全面检查充气使用的工器具,保障百分之百安全可靠。此外,为确保充装过程的绝对安全,钢瓶到位后,必须用2道绑带与气球笼体进行固定,防止气瓶倾倒,以免对现场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在气球充装过程中,如何做到安全、快速、质量高成为关键。一个气球充气完成只需要6秒多,直径是标准的26厘米,这背后既有操作人员反复训练形成的熟练度,同时也离不开幕后保障人员的科技攻关和反复测试。
吴时林介绍,因为氦气渗透性特别强,时间太长球内气体逃逸气球容易泄气,影响放飞效果。而时间太短又无法及时完成充装工作,所以充装时间上都有严格的测算,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推迟,要求精确到秒。为保证气球大小均匀,充气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充装的气体多少也是定量的。
“根据安排,气球要在一小时内完成充装。充装环节、气瓶更换、撤瓶环节等时间节点卡得很严格。我们300个气瓶可充装8万只气球,每个气瓶里有6立方氦气,能充300多个气球。”吴时林介绍,现场有680多名来自北京警察学院的学生负责充扎气球。北普公司派出47人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气瓶搬运固定,连接设备,连接气管,连接气枪,调试压力,气体检漏等保障。在共同努力下6:20气球充装完成,7:00满载球笼开始推向广场指定位置。
据了解,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47人队伍中既有参加过6次保障任务的老将,又有新入职的00后新兵。秦超是北普公司“80后”党员,作为包装气部生产主管,秦超既统筹安排气球充装用气的生产,还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客户的产品需求,特别是医用氧气的保障供应。为此,他科学安排部门保障人员日常工作,同时轮流参加气球充装演练,从而既确保了正常生产,又保证了气球充装演练的有序推进。
为了精准对接气球“充满”,每个小组组长都是由一名曾经多次参加过天安门庆典活动保障任务的老员工担任,每个小组他们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钢瓶推放并绑定在指定位置,连接设备、连接气管、连接气枪,调试压力、气体检漏等工作。充气作业开始以后还不停地巡视、调压、换瓶,目标只有一个,配合协作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充装,以最安全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将现场高纯氦气钢瓶撤出,确保满载球笼能够准时出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汪浩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