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介绍纪念活动有关筹备进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在此次纪念活动的筹备和举办过程当中,北京市如何体现抗战历史与城市文化的结合?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强市民对抗战历史的铭记与传承意识?
“北京市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抗战历史和城市文化的结合,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历史、铭记抗战历史、更好地弘扬抗战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做了几方面工作。”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
第一方面,高质高效办好抗日战争主题展览。
北京仅用8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建和改陈布展,展陈面积由原来的6700平方米增加到12200平方米。成功推出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和视频,都是第一次向社会公开。从7月8日到今天,累计有58万群众参观了展览,中央、市属媒体累计报道了3000余篇,全网累计发文6万余篇。
“上周我专门去参观了一下这个展览,展览质量非常高,看了以后很受教育,媒体记者朋友们有时间去看看,一定会有收获。”夏林茂说。
第二方面,优化提升“三大片区”历史面貌。
统筹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主题文化片区实现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实地勘察160多处抗战纪念设施和旧址,北京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国家植物园“一二·九”运动纪念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歌曲纪念馆等完成展陈提升、重新开放,这些地点都迅速成为热门的打卡地。同时,以“三大片区”为牵引,全面开展革命文物调查,先后公布了18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600余件可移动革命文物,推动大家熟悉的双清别墅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登禹将军墓等16处革命文物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努力发掘更多生动鲜活的思想教育阵地。
第三方面,创新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出电影《东极岛》、电视剧《归队》等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北京京剧院新编的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6集大型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北京广播电视台8月15日播出的专题片《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事》,收视率是当晚省级卫视专题节目的第一。
第四方面,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纪念活动。印发“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开展敬献花篮、瞻仰纪念设施等纪念活动,成功举办了“铭记烽火 砥砺青春”首都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等,动员全市8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7条红色文化实地线路探访,制作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页面和网络竞答活动,更好宣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樊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