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每三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中,就有一家是北京亦庄企业!”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不久前发布的2025年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第一批和第二批名单,全市目前共有14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共有47家,数量稳居全市第一。更引人瞩目的是,全市9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中,北京亦庄贡献了3家,占比达全市三分之一。
从“先进”到“卓越”,从“单点示范”到“全域集群”,北京亦庄正用一张张“智造名片”,诠释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担当。
GE医疗北京基地 打造医疗设备行业“灯塔”标杆
当汽车与智能制造在亦庄上演速度与精度交织的“蝶变”,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故事也正在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医疗北京基地)加速书写。
作为GE医疗在中国的第一个国产制造基地,也是其在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GE医疗北京基地是GE医疗“全面国产”的策源地,以及其国产高端医械制造30多年发展的缩影和创新高地。2024年,基地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首座“灯塔工厂”。
GE医疗工厂内部。 GE医疗/供图
“北京基地具备全系列、全产品线影像设备制造能力,包括CT、手术机、血管机、乳腺机、X光机、核医学PET/CT、骨密度仪等,还有核心部件生产,CT探测器、球管等。”GE医疗北京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北京基地每年供货全球100多个国家,GE医疗全球销售的CT中70%产自北京基地。
GE医疗在20余条生产线上部署了45个数字化解决方案,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云计算、工业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赋能产品质量和生产力,实现生产的降本、提质、增效,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基于云计算的实时生产调度为例,通过数据整合,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订单、来自全球数百个供应商的上万种原材料(包括现货和在运)与内部生产、包装和运输多个环节紧密衔接,订单交付时间从平均14天缩短到7天,5天内急单的准时发货率提升40%。骨科手术机产品自动测试隧道(TEST Tunnel)里,20人产线等同于200—300人规模工厂:过去人工测试需约6天才能完成一台设备的全流程测试,现在通过机器人协作、AI算法和边缘计算,将上千个测试步骤实现全自动化,仅需300分钟(5小时)即可完成,提升44%的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对操作员判断的依赖。
在节能减排方面,北京基地也在不断将智能化改造融入绿色运营中,如通过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项目,现在可实现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00吨,同时几乎覆盖了北京基地用电。基地在AI技术驱动下的数字化智造创新、生产力和敏捷性都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包括交付时间、库存周转率、产品质量、降低报废率等,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扎根亦庄三十余载,GE医疗深切感受到这里丰沛的创新生态与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GE医疗北京基地该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北京基地将继续扩大AI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通过数字赋能,大力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和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实现质量和生产力的提质增效;进一步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融入绿色运营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降低产品报废、库存,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率,推动供应链、创新链全面向绿色转型。同时,依据GE医疗中国在国产与创新方面的战略布局,GE医疗北京基地也将继续依托北京地区丰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加大在北京的创新投入,进一步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对从高端精准诊疗到普惠医疗的国产化设备需求,并继续培育更多本土供应商,推动中国医疗装备产业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SMC智能工厂 精益数字化引领气动制造革命
走进SMC(中国)有限公司(SMC智能工厂),先听到的不是传统气动元件厂的轰鸣,而是3.5bar低压空气在管道里轻声流动——更低压力、更聪明的系统,让整座工厂“心平气和”地高效运转。
这座自动控制元件综合制造工厂,以“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低碳化”创新模式,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订单接收、生产组织、交付的全流程信息系统覆盖,成功跻身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
“这是我们的高精密气缸组装车间,布局了多条全自动装配生产线,覆盖了4大主力机种产品中90%以上的产能。”SMC智能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些产线由SMC气动元件驱动,质量稳、效率高;视觉检测等数字化技术实时把关,数据秒级同步系统;搬运机器人与仓库管理(WMS)联动,让物料跑得更快、清点更准。
加工车间更是智能制造的集中体现:自动上下料装置、机械手与机器人接力作业,把关键工序自动化率稳稳提高到90%以上;闪测、机内测量等视觉检测技术大量应用,不仅提高了质量检测效率,还提高了测量精度;设备数据自动采集,实时发现设备运转异常及时处置,大数据的收集也给稼动率的改善提供了切入点。
视线转向高精密气缸的某机种自动装配线,巧思设计让技术难点逐一攻破,视觉检测替代人工目检,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时交互,实现产品参数、标签打印、品质记录一气呵成。相比手工时代,单线效率提升50%以上,成为车间里最醒目的“提速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SMC智能工厂中,SMC自主研发的AMS低压化系统像一位细心的“能源管家”,根据实时负荷自动调节压缩空气流量,将整厂气压稳定在3.5bar(压强单位,1标准大气压≈1.01325 bar);当流量曲线出现波动,系统自动触发预测性维保,闭环管理由此落地。
SMC压缩空气管理系统(AMS)。 资料图
SMC智能工厂该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在深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用IoT(物联网)和信息化系统数据沉淀知识库,并引入AI算法优化排产与动态安全库存,持续缩短订单交付周期、提升库存周转率,牵手上下游伙伴共建高效协同的产业链。”
北京经开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与产业部门协同联动,全力支持区内企业申报智能工厂:一方面,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市级“新智造100”政策,该政策对相应能级智能工厂可给予25%-30%比例的投资补贴,最高补贴3000万元;另一方面,抓紧出台区级配套措施,形成叠加效应。目标直指“三个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基础级智能工厂全覆盖、卓越级智能工厂批量涌现、领航级智能工厂率先破零,让亦庄智造始终领跑全市、示范全国。
编辑/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