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急救医生于鸿庆的最后时刻:冷静指挥同事自救 最后一个下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1 17:47

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听诊查体,给慢性病人问诊开药,当急救医生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基层医生于鸿庆的工作是平凡的。而在7月28日那次急救任务中,这位平凡的医生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他冷静地联系救援并指挥车组同事自救,最后一个下车后,他和同事说了句“你扶住了,我抓着你呢!”后不幸被洪水冲走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近日,根据于鸿庆同志生前入党愿望和一贯表现,特别是在防汛救灾中义无反顾奔向救援一线、洪水袭来时先人后己的英勇行为,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同意追认于鸿庆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急01.jpg

下车时和同事说了句“你扶住了,我抓着你呢!”后被冲走 

于鸿庆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定格在7月28日早上5点17分,他坐在救护车副驾驶,用手机拍下了窗外湍急的洪水,雨大水急,洪水已经没过了救护车轮胎。他没有配文字,在朋友询问“哪儿”的留言下,5点30分,他回复:“密云”。

这是一次平常又特殊的急救任务,说平常,这是于鸿庆担任急救医生五年多以来,一次平常的救援任务,密云区大城子镇南沟村有房屋倒塌,人员受伤,需紧急救援。说特殊,于鸿庆所在的镇罗营镇急救车组主要覆盖本镇和临近的大华山镇、熊儿寨乡,跨区救援很少,但在这次极端强降雨灾害中,密云区的急救车都在紧急救援中,市急救中心将这次任务派给了距离事发地点16公里的镇罗营镇急救车组。

“接到出车任务后,在2分钟内出车。”这是急救医师的工作流程规范,悬挂在于鸿庆生前的办公室内。7月28日4时27分接到任务后,他和见习跟车医生霍芬、护士蔡萌萌、司机陈宇、担架工赵振山在两分钟内准备妥当,冒雨发车。陈宇记得,那天出发时雨势就很大,一路上他们碰到多处滑坡,不得不借道走,就在距离救援地点仅仅几百米的大城子漫水桥时,车辆熄火了。

车外暴雨如注,几人只能在车内等待救援,这时身为组长,也是全车唯一一位年轻男医生,于鸿庆开始联系救援。5点10分,镇罗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振国接到了于鸿庆的电话,那头他语气冷静,向主任汇报了情况,请求支援。王振国立即向平谷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汇报情况,并告诉于鸿庆,他们几人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陈宇说,救援电话90%都是于鸿庆拨打的,联系到第一辆救援车在距离他们3公里处遇到水毁断路,走不了了。水势越来越大,看着车外湍急的水流,几人也有些着急,护士蔡萌萌哭了,于鸿庆安慰她,别慌,等待救援。不久,后方又紧急联系到第二辆救援车,从另一侧赶来,但没多久,消息传来,那边也遇到了滑坡,车辆暂时过不来了。

水还在涨,通讯信号也断了。七点左右,陈宇发现,车已经开始飘了,水深已经有一米多,“这车里不能待了。”陈宇做出判断。于鸿庆开始指挥大家下车,坐在后排的赵振山先下了车,随后将霍芬和蔡萌萌扶下车。车辆右侧遭受洪水冲击,如果强行打开右侧门,车辆有马上被冲走的危险,于鸿庆安排司机陈宇和自己先后从主驾驶员位下车,这样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下车时车门向内挤了一下陈宇的膝盖,于鸿庆拽了他一把,让他注意点。随后,于鸿庆最后一个从主驾驶车门下车。他下车后不到10秒,湍急的洪水连车带人将他们五人冲走。

陈宇回忆,刚被水冲下去时,他还听到赵振山喊了一句,“这有棵大树,过来抱着点。”但是巨大的水流让他身不由己,最终在被冲走50米左右的地方,抱住一棵小树。得以短暂喘息,陈宇开始寻找几位同事,但目之所及除了洪水和被冲垮的树木,没有任何身影。

被救后,陈宇和几位同事才知道,不会游泳的于鸿庆被水冲到距离事发点约300米的树丛中,被困于淤泥和树枝中,虽全力抢救仍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

站好“最后一岗” 原计划8月初转岗门诊  

李川是于鸿庆的同事,也是他的师兄,两人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便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出事前一晚,两人在单位一起吃了晚饭,又一起在李川的全科诊室聊到晚上10点多,聊了彼此的生活和工作。

在李川眼里,师弟小于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他身高1米83,长得白净斯文,喜欢打羽毛球和旅游。在单位里,他见到谁都乐乐呵呵的,还常把父母种的平谷大桃分享给同事们。

这段时间,于鸿庆常在全科诊室“泡”着,一沓厚厚的纸上,是他向科室前辈学习的笔记。“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病/坐骨神经痛,腺苷钴胺片,每次4-6片”“肩周炎,痛舒片,4片”……他一笔一笔把常见病用药记在纸上。原来,按照单位的安排,他即将结束急救医生的任职,转岗至门诊值班,他利用业余时间一直坚持业务学习。

急03.jpg

“8月1日他就要到门诊值班了,就剩几天了,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李川有些哽咽。两人年龄相仿,又是师兄弟,关系也更密切,于鸿庆曾告诉他,想要去上级医院进修,提升业务水平,再回来服务平谷的百姓。

身兼数职  “95后”的他是基层医务工作者中的中坚力量

基层医生工作任务繁重,大家都是身兼数职,而作为镇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坚力量,于鸿庆更是身兼三职:社区站站长、家庭医生团队长、急救组组长。无论是哪一份工作,于鸿庆都是全力以赴。“您有啥事该跟我说就跟我说,我努力完成。”他曾这样和王振国说,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工作中从不挑肥拣瘦,有担当、有责任感,车组里司机和担架工年龄偏大,护士是女同志,很多重活、累活、杂活他都冲在前面。”王振国说。

人02.jpg

上镇村是镇罗营镇人口较多的一个村,作为家庭医生,于鸿庆需要负责该村200多位慢性病人的管理,需要定期随访,给病人开药,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会送药上门。他的手机24小时为签约村民开机,成为了村民们的“健康热线”。于鸿庆牺牲后,他管理的病人联系不到他,打电话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询问,得知消息后,无不为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感到惋惜。

急救工作更是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镇罗营镇120急救站每月值班10天左右,每次值班要值24小时,遇到紧急任务,到点也下不了班。自2020年设急救车组以来,于鸿庆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急04.jpg

今年4月1日,家住镇罗营镇季家沟村村民张友和老伴张凤兰给果树剪枝,76岁的张凤兰不慎从果树上摔了下来,无法动弹。果树在山坡上,四下无人,张友形容那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看着老伴痛苦的样子,张友心急如焚,拨打了120救援电话。不到10分钟,于鸿庆带着同事赶到现场,在张友的指引下,爬上七八十度的陡坡,将张凤兰用担架抬上救护车,送往平谷区急救中心救治。

路上,没带医保卡的张友想回家拿,被于鸿庆拦住了,“大爷,救命要紧,这个时候不能耽误时间。”到了平谷区急救中心,张友不懂挂号等流程,全是于鸿庆带着他办,直到办好全部手续、张凤兰接受救治后,于鸿庆和同事们才离开。走前,他还嘱咐张友要好好照顾老伴,“大爷,您得好好照顾老伴,这多痛苦啊,想想我都心疼。”

“他人太好了!”听到于鸿庆牺牲的消息,75岁的老人眼泪止不住往下流,“人到难处了,有热心人相帮相救,是感激不尽的。失去了这样的好人,我的心情非常痛苦悲伤。”张友说。

看到于鸿庆那条朋友圈时,李川本想回复个“注意安全”。想了想,他觉得这样好像预示着要出什么危险一样,便作罢。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位乐观、开朗、常常在朋友圈展示生活的小兄弟,刚刚发出了最后一条朋友圈。

供图/平谷区镇罗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追忆于鸿庆医生的最后瞬间……“你扶住了,我抓着你呢”
北京新闻 2025-08-20
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同意追认于鸿庆同志为中共党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9
辽宁省建昌县抗洪一线扫描
新华社 2024-08-22
农具拌桶当船用 村干部洪水中救出7旬老人 暴雨袭内江 两镇紧急转移3000多人
华西都市报 2024-07-15
在医生父亲的隔空指导下 苏州“00后”女孩机场冷静救人
扬子晚报 2024-07-11
他们在洪水中奋战5天5夜,救了680余人
北京日报 2024-05-04
化危为安的应急先锋王庆银:“应急就是应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Qnews|北京海淀一消防员牺牲 最后时刻将战友推至安全区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