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水是一项长远工作,要强化“管”的力量,更要拿出“护”的行动,激发全民参与。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陕西石泉地处秦巴腹地,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穿境而过,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使命。自2017年以来,我们创新工作模式,以河湖长制迭代升级促进水韵长清,汉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及以上,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石泉境内有大小河流456条。河湖多意味着责任重。过去,由于河湖问题类型复杂,部门条块式管理效果不佳。而在治理偷鱼电鱼、偷采乱倒等具体工作中,又存在力量不足的情况,执法监管仅靠水利部门常常力不从心。一面是“九龙治水”,一面是“独木难支”,怎样才能凝聚河湖治理合力?强化系统思维、用好河湖长制是关键之策。
“九龙治水”导致各管一段,“握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抓好河湖治理,确保责任到人是前提。为强化管护力量,我们建立了组织、责任、保障“三个体系”。在组织推动上,分级分段明确河长,不论大河小河,都有专门的河长与护河员等责任人员。在责任落实上,逐级逐层落实责任,细化落实县镇村河长职责分工、任务清单和考评办法。在制度保障上,配备财政经费、公益性岗位,以财力、人力确保工作正常运行。确定“谁来干”,明晰“干什么”,解决“靠啥干”,河湖长制才能从“有名有责”变为“有能有效”。
河湖长工作的着力点在统筹协调,须擅长“弹钢琴”。对于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现象,系统治理才能铲除病根。纵向看,我们采取县镇村一体化监管执法、夜间执法等,形成上下贯通的管护责任链。横向看,公安、水利、环保、城管等联合执法,有助于迅速取证并处置。此外,从探索建立“河长+警长+四员”工作运行机制、做好日常监管,到完善“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以制度创新打破部门壁垒,凝聚管护合力,对不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事实证明,牵头人与执行者缺一不可,抓重点与强协同统筹兼顾,方能将河湖长制落到实处。
治水是一项长远工作,要强化“管”的力量,更要拿出“护”的行动,激发全民参与。从深化开展“创建幸福河湖三年行动”,到大力实施农村户厕改造、污水治理等工程,多措并举,群众既是环境保护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在喜河镇,“汉江清音”志愿服务队开着小船沿河清理垃圾,遇到陡峭河岸只能手脚并用攀爬,遇到顽固垃圾常常徒手抠挖。以“志愿红”守护“汉水绿”,成为当地一道美丽风景。打通巡河护河“最后一公里”,不能只靠少数人抽查巡检。党政引领号召,爱心人士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方能实现水环境治理常态化、长效化。
望碧水美景如画,观河畔游人如织。喜河镇雁山瀑布成为避暑胜地,后柳镇后柳水乡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今天的石泉,正在形成“一河一风景、一湖一景区、处处皆水景”的大美河湖新格局,美丽河湖润泽出绿色产业的丰硕果实,解开了绿水青山的致富密码。时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已是第九个年头,但改革创新没有休止符。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定能以美丽河湖串起美丽乡村,激发经济动能、赋能美好生活。
(梁鸿 陕西省石泉县委书记)
编辑/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