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让家门口养老更幸福(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8-21 09:17

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图上的点”变成“家门口的站”?把需求听真切、资源盘清楚、服务做到家,让家门口养老的幸福从规划愿景变成每一天的烟火日常。

城市与乡村,解决养老问题面临不同情境,如何把养老服务做到老年人心坎上?

安徽的实践是分类施策、善用存量资源。在城市“见缝插针”,将养老服务综合体镶嵌于居民楼间,让专业照护融入城市肌理。在农村“发动邻里”,试点探索“身边有伴、村里有站、云端有护”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搭建志愿者队伍提供服务。因地制宜,实实在在丰富了养老服务供给。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庞大的老年群体,意味着对养老服务的海量需求。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当前,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前不久,民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要求进一步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设施配置,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这一政策部署积极回应老龄化趋势,体现了对家门口养老需求的精准把脉。

规划先行,关键要摸清底数、匹配需求。四川、青海、重庆三地的一份联合消费调查显示,73.72%的受访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上门)养老。促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就得从老年人的真实需求着手。比如,将养老设施优先布局在老年人口密集区域,避免出现结构性供给不足。聚焦居家养老服务,结合未来5—15年老龄化趋势预测设施数量,在高龄、失能老人集中区域提高护理型床位比例,才能更好配置资源,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满足养老实际需要。

落实“蓝图”,扭住养老服务可及性这个重点。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图上的点”变成“家门口的站”?如何避免“城里有、村里空”“房子好、服务冷”?在具体操作层面统筹兼顾,才能变规划红利为群众获得感。比如,兼顾“不宜安排在地下层、半地下层和夹层”和“方便子女探望”等软硬件要求,统筹现行规划建设按标准落地和后续根据实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与医疗卫生、教育、公园绿地、综合交通等规划有效衔接。

壮大养老事业,仰赖从理念到行动的持续迭代。从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到促进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从完善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到推进社会环境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在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与人民城市理念注入了新内涵。面向“十五五”,还要更好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护和健康保障需求,促进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乡村振兴、科教兴国、扩大内需、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工程相衔接,将老年友好理念融入空间规划、公共服务、产业升级、就业安排、健康安全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把需求听真切、资源盘清楚、服务做到家,才能助力亿万老年人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让家门口养老的幸福从规划愿景变成每一天的烟火日常。(周珊珊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民政部: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09
完善床边、身边服务 让老人家居家养老更安心
央广网 2025-01-13
雨水花园、体育公园……带给市民“家门口的幸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2
在“家门口”乐享晚年 免费助老服务送到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1
山西长子县:家门口的“幸福驿站”守护最美“夕阳红”
中国新闻网 2024-11-07
北京:普惠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7
步行可及!北京明确:9种服务嵌入居民家门口
首都之窗微信公众号 2024-07-15
五社联动家园助力 居民在家门口享受“花式”养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