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6日、17日下午,百万畅销书《山海经密码》作者阿菩携新书《天衣》,与B站百万博主张志浩(“张志浩在剥柚”)、阿排(“网络小说排行榜”),分别以“网文‘破圈’谈”和“拆解爆款网文逻辑”为话题,于广州花城文学院、汕头妈屿蓝合胜书店畅聊网络文学与当下的大众阅读。
继《十三行》后,擅长历史小说创作的阿菩再次着眼于传统文化,以有千年历史、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非遗粤绣(即广州刺绣、潮州刺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从海上、民间到天子座前的“斗绣”故事——《天衣》。这是目前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市场上少有的以传统艺术,甚至较为“冷门”的刺绣为主角的作品。
《天衣》实拍图
它用类型叙事的手法,以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多角度挖掘——刺绣艺道的传承、传统刺绣技法于历史中的源流和继承、发展,以及古代手工艺人的生存境况、商行发展等——展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并通过一场场带有艺术想象力及充满悬念的斗绣故事:荔枝绣、百花绣、龙鳞绣、围棋绣、沙盘绣等,从市井街巷到宫廷朝堂,从商业博弈到权力斗争,全方位地构建出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空间,为读者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状、经济、政治。与此同时,作者对书中人物的刻画亦十分精彩。主角高眉娘从天才少女的陨落到一代宗师的回归,她对世道人心的清醒认识,与多个角色在不同身份、情感中的纠葛,反映出人性的多面性,而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度剖析,也使读者随着情节的铺陈,展开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
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认为,阿菩的历史小说愈来愈呈现出专业知识的精准,世俗人物故事与大历史氛围的水乳交融,以及对于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的创新性书写。
网文“破圈”谈:多元融合
近年来,网络文学在言情、修仙、宫斗之外慢慢走向传统文化和现实题材,这一变化扩充了网络文学的书写主题和涉及要素,让它拥有了更广阔的创作前景。
8月16日下午,在广州花城文学院的活动现场,阿菩和张志浩,一个钻研上古神话、传统文化,一个痴迷经典文学,总能用独到的角度解读作品,为线上线下的读者带来了一场网络文学与经典文学“碰撞”的精彩对谈,让读者收获了不少新知识。
《天衣》广州花城文学院图书分享会现场
本次活动可以说是张志浩首次在他的古典文学背景下谈论网络文学的“爽感”阅读,他说:“不管是玄幻类,还是古典文学,只要跟自己相关,大家就会看得津津有味,只要跟这个社会上的一些主题有关,大家就愿意参与。我特别喜欢阿菩老师提到的一个概念:这个东西(作品)其实是一个桥梁,是我们的媒介。我们今天看《天衣》,看到的是刺绣,是绣工,但是它也有升级打怪(的内容)。我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步一步遇到不同的对手,那种感觉是爽感,就像在看热血漫画,它唤醒的东西是很共通的,很类似的。”
而面对主持人提出的“经过百年的解读过程,古代的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等属于通俗文学领域的作品,慢慢地开始超脱作者的本意,变成一部纯文学”这一问题时,阿菩表示:“它不会变成纯文学,而会变成经典,变成一个新的经典。实际上现在的纯文学,跟经典文学有很大不同。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很经典,但不是纯文学。纯文学的‘路子’,托尔斯泰是,莎士比亚不是,莎士比亚是通俗文学这块的,只不过后来经典化了……四大名著中,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成是一个纯文学,(或者说)类纯文学,另外三部就是通俗文学,但这对读者来说无所谓,大家读着觉得爽,觉得舒服就行了。”在阿菩看来,文学,最终是要读者喜欢——当然,读者喜欢的一些作品中,有一些文字和书是不需要门槛和机缘的,它出来了,自然就会有人喜欢,但有些书可能需要时间,还有它的被接受度也不一样。
顺着网络文学与纯文学的两者对比,张志浩从大众阅读角度解读:“很多经典作品中,有些东西可能是跟时代有关,比如今天我们比较喜欢(阅读)那种‘炸’的东西,像笑料、刺激点,这种在古代叫响包袱,但还有一种叫蔫儿包袱,它不是说这个包袱没有抖好,而是可能需要经过铺排。它有一个长效的过程,而对这个过程,在现在的快节奏下,我们可能等不及。”他认为,目前在讲故事的技艺上,掌握蔫儿包袱的大师可能不如掌握响包袱的大师吃香,但并不是说读者欣赏不了蔫儿包袱,只是可能需要一些长效的阅读,通过消遣抵达娱乐。对此阿菩补充:“蔫儿包袱的铺陈需要一个过程,响包袱则一下子就可以把所有人都调动起来。我们最完美的想象,是一个作者能够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只是这个比较难……(钻研)蔫儿包袱的人,需要更多的沉淀,还要忍得住(孤独)。因为这类创作者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得到同样的掌声,他们的付出要比响包袱多几倍。”
对谈期间,就《天衣》的刺绣主题,张志浩出其不意地现场再现了他的“刁钻”解读,将《天衣》的主角高眉娘与《红楼梦》里的晴雯做了一个“跨圈”联动,让现场读者直呼“没想到”。他说,“不负责任”地解读一下为什么贾母要把晴雯指给宝玉——哪天贾府塌了,宝玉要去外头生活,只有晴雯能救他,因为她是一个绣娘,绣娘能养活一个家庭。对此,阿菩笑着回应:刺绣确实是门手艺。而“绣娘能养活一个家庭”,亦是《天衣》里所展现的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状和重要的故事背景之一。
在对谈的最后,两位“历史老师”结合作品,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宣传方式,或者说与网络文学结合的创作方式,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相对要选择更加现代的方式。比如《天衣》,可能很多人一看是刺绣,就兴趣不大,但当它通过现代网文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便有人会产生了解的意愿,也就是它被包装得容易接受。”张志浩说道。阿菩则从更广的角度进一步解说:“(像)外国人,他们大多是对自己陌生的东西没有兴趣的,因为大家更多地关注自己熟悉的东西,所以,若真要引起外国人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先做他们相对熟悉的东西,先让人感兴趣,才能推广。”
这场网络文学界历史小说“大神”与B站历史区“名嘴”的跨界对谈,可谓带读者了解了网络文学能发展起来的底层逻辑,更是直白地让读者知道:我为什么在看网络文学。
如果说阿菩和张志浩在广州花城文学院的分享活动,是从学者的角度带读者重新认识网络文学,那么汕头妈屿蓝合胜书店的这场对谈,则是阿菩与阿排这两位网络文学界的双强“追书指南”为读者奉上的一场“网文阅读盛宴”。
拆解爆款网文逻辑:如何留住读者?
8月17日下午,拯救书荒小克星、致力分享好品质网文的B站生活区百万博主阿排,在南国书香节汕头分会场,和阿菩一起为现场读者解读经典佳作。本次活动由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花城出版社主办,汕头市作家协会、中文在线承办。
活动一开始,就“如何在海量的网文作品里发现好的作品”这一话题,两位网文“书虫”先各自展开回忆。阿菩介绍道:“以前对作品的发掘,很大程度上是靠编辑或评论家来推荐。大概2017年开始,像抖音那种算法被引入网文阅读平台,自此可以说都是靠读者的点击、月票等,以及相关算法来推荐作品。”他特别强调,正因这种算法,一个刚面世的网文作品,无论它的质量如何,首先其标签要“贴好”,然后要精准地找到其读者是在哪个群。阅览了众多网文作品的阿排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道:“我们肯定会看通过算法推荐的榜单,毕竟读者买账很重要,然后也会在各个阅读平台‘大浪淘沙’。网文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叫‘黄金三章’,即小说的前三章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只是现今的快餐文化下,可能会变成‘一章决胜负’。但这里也分‘大神’和新人,‘大神’因为有粉丝基础,可以适当按自己的节奏来铺陈情节,但对新人来说,必须在一开始抓住读者。”
抓住读者,也就是网文圈里所说的“下钩子”(即埋伏笔,以吸引读者往下看)——只有“钩子”给对了,才能抓住初始流量,积累基础粉丝。阿排说:“一些好的网文,值得读者反复读,不停地发现作者在过往情节里埋下的伏笔,有时候甚至连一个标点都是有含义的。这也是网文在叙事上的魅力。”在他看来,爆款网文的“爽感”,也是分很多种:“悬疑、权谋、智斗等,带给读者的‘爽感’是不同的。像《天衣》,就是综合了智斗、复仇、发家史,还有商战和权谋,各种伏笔综合到一起,最后‘炸开’,暗线浮出水面,出现反转。”当然,他也特别提到,不能只顾着故事而忽略文字的魅力。
对此,在汕头大学教授创意写作和剧本创作理论的阿菩,从教学的角度也提到:“我们现在谈网文的时候,通常不谈文笔,而是谈故事,但实际上能够长远地把读者留住的,还是文笔。”一如《天衣》第一卷“龙鳞绣”情节中高眉娘对刺绣艺道的理解。
在谈及今年非常热门的AI创作方面,阿菩表示:AI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但就目前来说,它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特别是公文、演讲稿等——其算力能解决——但在网文方面,它无法支撑长篇小说剧情,包括剧本。阿排亦补充:“我们也做过测试,发现AI在进行长篇小说创作时,越到后面其重复的内容越多,且没有什么逻辑。正如阿菩老师所说的,AI目前的算力很难理解人类的情绪,进而无法根据人类的情感起伏来设置伏笔和推进情节。”
文/蔡宇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