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上午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
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将副主任徐贵忠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
目前,阅兵各项准备已基本完成,全体受阅官兵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共同迎接9月3日这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胜利之日。
阅兵方(梯)队如何编设?
今年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2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其中分列式环节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这次阅兵共编设45个方(梯)队。
徒步方队,体现的是“一老一新”,“一老”就是抗战老部队,受阅人员主要从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单位,以及抗日根据地所在省份民兵为主抽组;“一新”就是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包括“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
战旗方队,代表的是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每一面战旗都是抗战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都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从无数英雄和众多功勋荣誉旗帜中,区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部队,遴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旗帜,由所在单位官兵擎旗受阅。
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不少是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还有一些是国之重器,充分展示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
空中梯队,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了我军现役主战机型,很多是大家关注的明星装备,还有一些是首次公开亮相,充分展示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哪些新装备受阅?
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
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比如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我军的体系作战能力。
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受阅,比如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集中亮相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
吴泽棵介绍,受阅的空中梯队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我军现役主战机型,有的还是首次公开亮相。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是第一次对外展示。这次受阅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较高,充分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
“至于参阅的武器装备型号具体有哪些,请大家耐心等待,很快就会知晓。”吴泽棵说。
阅兵编排设计有何新特点?
军事力量结构更趋完善。今年八一前夕,我军刚刚发布了新的兵种军旗,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旗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军旗体系的完善标志着军事力量体系的完善,这次安排受阅方队擎各自军旗和武警部队旗,是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在阅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
新域新质力量比重上升。除了徒步方队的4支战略兵种本身就代表新域新质力量外,在装备方队中还专门安排了无人、水下、网电等新型作战力量群。
武装力量体系更为完备,不仅有解放军现役力量,还有武警、预备役、民兵等武装力量,构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民兵首次参加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阅兵活动。参阅民兵从15个省份抽组,覆盖抗战时期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
她们有的来自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优良传统民兵队伍,有的来自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独特战法发源地的典型民兵组织,有的来自新中国成立后作出新贡献、发挥新作用的先进民兵群体,既体现民兵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也反映新时代民兵建设的新风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成就。
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这次受阅的维和部队方队,执行过国际维和任务,具有东北抗联血脉,涵盖工程兵、步兵等兵种专业。既突出对抗战胜利的隆重纪念,又展现我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在凸显纪念抗战胜利主题和意蕴上有哪些创新和亮点?
在抗战元素呈现上,注重把194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14年抗战历程等,与抗战胜利紧密相关的年代符号,融入到阅兵规模、装备数量、队形编排等设计中,丰富阅兵内涵意蕴,凸显抗战纪念属性。
比如,此次阅兵从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和其他部队抽调了一些军乐骨干组成联合军乐团。在演奏队形的编排上,整体设置了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前排设置了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这样编排,既注重融入历史元素,同时又考虑凸显时代特色。
在纪念氛围烘托上,把奏唱抗战曲目融入到纪念大会的暖场环节,由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现场奏唱《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反映抗战时期的经典曲目。同时也专门创作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曲目,回顾14年浴血奋战的苦难辉煌,同时也烘托新时代人民军队阔步向前的宏伟气势。
在历史意义呈现上,通过多种形式彰显“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一经受血与火考验、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进一步昭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樊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