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解码北京机器人产业全国领先密码|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09:39

“北京真好,机器人试点基地。我们这儿就没有,我们就只看到机器狗。”8月8日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收到一位外地省份的朋友发来微信感慨。当天,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位嘉宾将齐聚北京,共话机器人智能新趋势。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也将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机器人行业的目光正在向北京聚焦。

机2.jpg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北京机器人产业总体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特别是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阵营。从数据到场景再到制定标准,北京正全力推动对机器人产业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建设。种种信号表明,北京正将机器人作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个颠覆性产业。而机器人,也正成为这座城市新质生产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也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北京  构建服务机器人产业“高速公路”

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北京机器人产业飞速发展的助推器。这几年,北京聚焦高质量具身数据这个行业发展核心痛点,启动建设开放共享的北京具身智能数据统筹服务平台,解决数据采集标准统一、异构数据集互联互通难题,服务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同时,还组织开展低成本高效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标注和机器人自主强化学习数据等关键技术攻关,探索真实场景作业数据采集模式,打造“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能力评测”全流程闭环的高质量数据服务基础设施。

针对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所面临的零部件标准化、装配工艺标准化、测试体系规范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等难题,结合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北京已经启动建设了北京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中试验证平台,发挥北京市智能制造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相关标准和关键技术探索。

机3.jpg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了全国各地机器人爱好者的目光。北青报记者这几天收到全国各地多名爱好者对这场运动会的问询。为了这场运动会,北京特地在国家速滑馆建设了 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其中的足球配套区域已于7月初投入使用,每天都有十余支赛队五十余位高校学生进行足球训练;用于“5V5”足球比赛的“熊猫眼”核心区与场景赛训练区也已在7月中下旬陆续投入了使用。

  从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到机器人实训基地的投入,再到标准化生产问题, 北京构建了一条服务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公路”。

多个机器人创新平台加速技术突破

北京在机器人领域的 多个创新平台,正加速技术突破。在海淀区,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引育20余个医疗机器人项目,加速突破多自由度智能力控、5G远程手术体系、单孔蛇形臂等一批全球领先的关键技术;在北京经开区,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长时稳定运控等机器人本体关键技术和长程思考、泛化执行、实时纠错反思等具身智能共性技术加速突破。

8月8日的开幕式上,创新中心(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携天工、天轶系列全新2.0产品矩阵亮相,展现了从最能跑到最好用的全新进化,向全球观众实体化演绎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场景多本体、多任务协同工作能力,也标志着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向规模化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幕式上,“天工2.0”化身主持人登上舞台,融合多模态环境感知、复杂语义理解与实时动态决策能力,稳定完成了高难度、多环节的主持任务。据了解,基于北京人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天工拥有了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准感知能力和自主任务规划执行能力,未来在工厂、特种作业、家庭等应用场景均可完成环境感知并规划任务,为未来人形机器人迈向真正的生产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机4.jpg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北京人形机器人正在推动具身智能从追求极限运动能力的“最能跑”,向支撑复杂场景系统级应用的“最好用”跃迁。为解决产业化应用中面临的自主学习、全自主导航、跨本体泛化操作能力等问题,北京人形将在WRC上发布具身世界模型体系、具身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全自主导航系统、跨本体VLA模型等创新技术,并实现了复杂场景下的异构多本体协同工作,开启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的新篇章。

8月8日,京城机电所属中航迈特、配天机器人与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亦庄控股”)所属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城机电总部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合作各方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资源及技术优势,建立多方式、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依托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装备基础,聚焦关键技术需求,在金属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光学显微镜及核心零部件等多个领域,通过市场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产业基地建设等多元化方式,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重大技术攻关,共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此次战略签约标志着京城机电与亦庄控股携手并进、共谋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装备制造领域进一步深化落实。双方将共同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市场拓展”生态闭环,为首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机器人从前沿技术走向生活场景

坐落于亦庄机器人产业园47号楼的“机器人大世界”是一座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这里展示的一批机器人,包括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母平台“天工”、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钛虎机器人的T170A“墨翟”以及优必选Walker S等,正是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功能拓展与性能提升,机器人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厂、药房、仓库、球场等多种场景中,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机5.jpg

据了解,2023年以来,北京市已推动199种创新产品在134种场景实现应用落地,覆盖工业制造业、商业服务、教育、医疗、农业、园林等11个领域。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产品已经率先在特种危险作业、物流分拣、无人零售等场景批量应用。越来越广阔的世界,正在向机器人打开大门。

北京真金白银助力机器人产业“破圈”

为了加速机器人产业的整体破圈,北京市推出一系列重点扶持举措。北京还拿出真金白银助推整个行业发展。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介绍,北京市财政出资设立百亿级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协同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密集布局,形成了覆盖早期研发、中试生产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投资格局。

同时,北京市整合产业资源,组建了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持续打造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机6.jpg

北京市市长殷勇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机器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塑造新型智慧生活的重要驱动力量。北京市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全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今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面向未来,北京将持续加大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可变轮足 行业首创!广汽人形机器人亮相|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机器人马拉松冠军能跑也能用|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北京亦庄正式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超额提前完成!北京市机器人“双百工程”成果发布|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多项具身智能核心成果发布 加速迈向产业实用丨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从“最能跑”向“最好用”进化|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亦庄“机器人大世界2.0”启幕 北京机器人产业居全国前列|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