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解密六大产业“链”如何连珠成串 | 聚焦链博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6 20:34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651家企业和机构携500多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在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参展,六大“链”展区的参展商同属一条“链”,形成产业链“全家福”。各大“链”是如何连珠成串的?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为您解密。

全球首款新国标太阳能电动车发布

从供给端看,我国产业体系完备,科技创新持续突破跃升,为世界提供高品质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在清洁能源链展区,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几辆车身披着若干块太阳能板,有点像滑板车的黑科技太阳能电动车在E1展厅现场展示,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据了解,这是一款全球首款搭载领先移动太阳能动力系统,根据最新国标设计的电动车,晒一次能跑40公里,停在阳光下晒晒,即可满电出发。这款电动车将在7月18日正式首发亮相。

“充一次电能跑多久?遇到冰雹会砸坏吗?要卖多少钱一辆?”讲解员介绍说,这款途能太阳能电动车T87D Pro,储能续航约40km,光能续航每天最大可增加约20km,配备4个液压减震骑行更平稳,且全车塑件率不超过5.5%,如果用户每天通勤距离是5公里,上班后停在阳光下,下班后又是满电回家,不用为充电而烦恼。“太阳能板”很结实,完全不用担心被冰雹砸伤。目前,这款太阳能电动车预计8月份上市,价格有望不超过4000元。“太阳能电动车可以很好满足日常短途出行,城市共享、景区游玩、高校通勤等多种场景。”

江苏来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恩接受北青报采访时介绍,2025年将开启太阳能电动车普及化元年。这款太阳能电动车最大的亮点是“安全”“零碳”和“省事”。它采用的是低压均衡充电,规避了传统电动车高压过充过放造成的起火风险。途能太阳能车均采用太阳能自动充电,更加环保零碳;不用抢充电桩,停在阳光下晒晒即可满电出发,以三年为例,预计比传统电动车节省超1000元电费,可以说省时省钱省事。

林恩表示,太阳能电动车上游制造链涵盖多环节,原材料方面,有硅材料(单/多晶硅)、金属材料(钢材、铝合金)、高分子材料等;核心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及封装成的太阳能板(含光伏辅材)、蓄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还有驱动用电机及控制动力的电控系统;此外,车架、刹车系统、仪表盘等零部件的制造也不可或缺,各环节协同为太阳能电动车生产提供基础。“来能科技依托无锡本土在智能化、太阳能与电动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全链条优势,实现从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快速响应模式,目前我们在持续拓展合作企业。”

跨国企业期待与中国同生共赢

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的智能汽车链正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主动力。

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需要上万个软硬件才能连珠成串。从核心原材料、关键元器件,到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系统,再到整车制造、充换电服务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靠的就是上中下游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向全球供应的关键原材料超过了70%。

本届链博会继续设置智能汽车链展区,展示智能汽车产业链中上、中、下游关键技术和产品。北青报记者现场看到,特斯拉、小鹏、问界、宁德时代、力拓、博世、贝特瑞等汽车产业上中下游的中外企业,展示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交融合作。

英国的力拓集团与中国宝武联合展示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的创新产品,以及双方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共同投资的铁矿石项目。中国宝安旗下的贝特瑞通过创新的“车辆模型 + 电池材料”展示形式,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直观呈现从“电池材料”到“电池模组”具体位置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长沙企业视比特机器人携手下游合作伙伴蔚来,现场演示基于核心自研技术的漆面在线检测的过程及原理。

从全球智能汽车产业链合作来看,我国智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已成为国际品牌不能割舍的“共赢链”。今年已是第三次参展的特斯拉中国以“世界标杆,中国智造”为主题亮相,展台里除了热销车型、全国首展的V4超级充电桩,还有二代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电池系统等展品,全面展示本土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成果。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每30多秒下线一台整车,效率全球领先,充分展现“中国速度”与“中国智造”的协同优势。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超95万辆,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签约本土一级供应商超400家,其中60余家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建立安全稳定、畅通高效、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供链体系。“我们期待通过链博会深化与中国供应商的同生共赢关系,共同制定全球绿色供应链标准,并探索AI在智能制造、电动车、能源管理、人形机器人行业中创新应用。”

小巨人企业在链博会“链”上大市场

通过在链博会上“找朋友、找伙伴、找应用场景、找解决方案”,前两届参展企业收获丰硕。

连续三届参展的神玥软件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再次亮相数字科技链展区并展示贝贝平台2.0+版。

“通过链博会,我们找朋友更方便,链接上了大市场。”神玥软件副总经理于鹏说,参加链博会,既与老朋友相约共话发展,也与更多新朋友相“链”共拓未来。

以“手机公积金App”为特色产品的神玥软件,参加首届链博会时了解到市场新需求,去年成立教育事业部,在贝贝平台上线了教育板块。“这将是我们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于鹏说。前不久,他们刚与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一体化数字平台为支撑,搭建民办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规范民办学校资金管理与办学行为。

此次参展,神玥软件将重点呈现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突出神玥软件“贝贝管理”在市场领域的应用与成效,重点展示“贝贝管理2.0+”版本的迭代升级亮点。

神玥软件“贝贝管理2.0+”版本以“业务”为核心进行全面升级,以技术资源为运行支撑,通过对业务资源、数据资源的系统化盘点、精细化管理与应用,构建起“一体两翼、三位一体”的协调体系。该体系通过对数据模型、业务模型与技术模型的协调联动,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业务顺畅运转。同时创新推出模型化产品理念,确立质量标准,从平台、业务、服务、数据四个方面规范平台运行;“数据+算法”赋能业务,深度赋能管理优化与业务升级,进而实现组织效率的持续进阶与提升,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市场应用领域,“贝贝管理2.0+”版本的服务功能将会更加强大,在平台质量标准基础上,针对易用性建立服务质量,提供想办就办、推送着办、一点就办、一办就成、线上办、线上见面办的高效服务,在数据质量上输出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账数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会业相符的数据指标,为政企客户提供更稳定、更可靠、更高效的管理体验。

链主企业传递“中国模式”价值

今天早餐那杯温热的牛奶,从草原上的一棵草到你手中的一杯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品质长征”?绿色农业链展示了从“田园”到“餐桌”农业全产业链条。

北青报记者在该展区看到,伊利携手嘉吉、GEA、安琪酵母、金光集团APP(中国)、大连冰山集团等全球顶级供应链伙伴,缔结了《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系统梳理了中国奶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成果与经验。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伊利在全球有2000多家合作伙伴,遍及6大洲,分布在39个国家。在伊利的协同下,这些力量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嘉吉提供的南美优质原料,会与新西兰的菌种、中国的智能挤奶技术在伊利的实验室里碰撞;来自德国GEA的工业生产设备在伊利智能工厂的数据交互的作用下,发挥出最大的功用;伊利输出的质量管理标准,促进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的环保指标。

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表示,中国奶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从源头奶源的建设到生产加工的精细化,再到终端消费的多元化拓展,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创新与升级,共同推动了奶业产量与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伊利在全球打造了15个创新中心,牵头建设了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目的是链接全球乳业智慧,打破行业科研壁垒。

伊利率先完成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路数智化布局。在牧场端,其数智化管理系统覆盖了奶牛的“衣食住行”;在生产环节,超过40+诺贝尔级智能工厂应用最前沿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效率与品质兼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消费端,“全周期、全流程、全渠道”的全域消费者数字化运营平台,时刻满足亿万消费者的高品质多元化健康诉求。

在绿色农业链展区,麦当劳中国也携手北京百麦、北京三元等供应商伙伴共同参展,“麦链”首秀链博会。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麦当劳中国不仅运营着7000 多家餐厅,更织就了一张根植本土、链接全球的供应链网络——“麦链”。

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麦当劳中国与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开创长期“多赢”局面。麦当劳中国每年采购近400种食材与产品,超过90%原料和食材实现本土采购供应链垂直贯通。鸡肉供应链形成贯穿100%非笼养殖、屠宰、加工的完整链条。

而通过麦当劳的网络,中国生产的派麦满分英式松饼出口至亚太,稳定供应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市场。平均每年麦当劳中国向其他亚洲市场供应约8000吨薯条。麦当劳中国目前70%的核心供应商以中国为枢纽向亚太以及欧美市场出口鸡肉等产品。

2018年到2023年,麦当劳中国与供应商累计投资超过120亿人民币打造新产能,提升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位于湖北省孝感市的麦当劳中国供应链(湖北)智慧产业园正是这盘“全国大棋”上的重要落子。

在健康生活链展区,连续三次参加链博会的星巴克则展示了“方舟能碳管理数字化系统”,即饮业务也首次登陆链博会展台,通过展示本土化供应链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成果,向行业传递“中国模式”下的品牌价值升级范本。

2023年9月,总投资15亿人民币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江苏昆山落成投产。这是星巴克在海外最大的生产性战略投资,也是星巴克全球最绿色节能的生产基地。产业园的落成标志着星巴克中国在全球各市场内率先实现“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的规模化整合。该园区运用远景“综合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产业园实现了100%使用绿色电力,每年减碳量相当于80万棵咖啡树的碳吸收量。

未来,星巴克将通过“方舟能碳管理数字化系统”,对众多核心供应商及数千个产品进行产品碳足迹测算,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依靠目标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减排路径。目前,该平台已覆盖星巴克自身运营,并在部分供应商进行试点。未来三年,该平台将覆盖所有直接采购和重要间采供应商,测算数千个品项的完整碳足迹,并制定减碳路径。

先进制造链展区展示智造全产业链

在先进制造链展区,北青报记者看到,其展示了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加工到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过程,展现“新质生产力”中先进制造业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50余家参展企业中,既有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企业,也有不少外资企业。几架无人机模型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是来自四川的腾盾科创展示了双尾蝎A三发固定翼无人机系统1:5缩比模型等多个精细模型;中国中车展示了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内电集成双源机车、多制式新能源电气化公路及矿山运输系统等,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中国中车全产业链生态协同的生动场景中,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中车从关键部件到核心器件再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展示;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首次展示一系列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包括霍尼韦尔智能船舶解决方案、霍尼韦尔智慧建筑运营管理平台、霍尼韦尔海洋船舶演示模型、霍尼韦尔手持式移动数据终端CT32等,并将在链博会现场发布霍尼韦尔卓越运营智造管理解决方案白皮书。

除了实业外,还有不少服务公司参展,如拥有175年发展历史的普华永道,此次首次展示了其打造的“低空经济为核心,双链融合”展示集群,依靠实感装置,具象化展现普华永道如何通过全球化的生产性专业服务,加速促进跨国供应链与中国市场双向嵌合。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携园区内3家初创企业也出现在该展区。“米塔视界”深耕人工智能与前沿光学两大核心技术,率先实现了AI与全球领先的无介质空中成像、裸眼3D显示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平面屏幕的局限,让人机交互迈入三维沉浸和实时互动的未来视界。“启物科技”专注于研发智能人形机器人的端侧“大脑”,打造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硬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针对客户需求进行软硬件一体交付,累计意向订单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灵生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创新企业,由清华系团队创立。基于完全自研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智能与泛化操作,已应用到工业、商业、餐饮等多个场景。

此外,今年先进制造链还设置了创新链专区。专区通过制度保障、载体支撑、服务协同三大体系20余种赋能形式,以实景方式展示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再到市场反馈的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全链条全过程。比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展示了锂资源“提取-制备-回收”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条。研究所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在源头,创新绿色、高效、低碳的矿石和盐湖提锂关键技术;在生产端,高端前驱体与正极材料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在循环端,构建了全过程优化的锂电固废高效处理技术体系,实现关键金属的高值化循环与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显著提升资源战略安全保障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张鑫 温婧 朱开云 蔺丽爽
编辑/李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