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陈佩斯为《戏台》延映致歉:迟到的相遇,不变的期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6 16:18

陈佩斯导演并主演的电影《戏台》原定于7月17日公映。然而,就在上映前夕,这位承载着几代人集体欢笑的喜剧艺术家,通过个人平台发布了一则致歉视频。镜头前的陈佩斯神情恳切,直言:“对不住大家,让您久等了!”他宣布影片将延至7月25日与观众见面。这份歉意,不仅关乎时间,更折射出一位老艺术家的真诚与当下电影市场的复杂生态。

多片鏖战 档期变局下的战略调整

陈佩斯的致歉,核心源于一个现实考量:今年七月影市的异常拥挤与激烈。就在《戏台》上映窗口临近之际,多部颇具分量的新片——如姜文执导的《你行!你上!》和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宣布提前上映。这直接导致7月18日单日新片上映量激增至8部,形成了白热化局面。

面对如此高压的排片空间,《戏台》团队评估后认为,原档期难以承载影片应有的市场期待和观众触达,因此延期到7月25日。陈佩斯在视频中坦诚说道:“时隔32年,我带着新片《戏台》回归大银幕,路演时,看到观众们的笑脸,听到大家的掌声和夸赞,让我既欣慰又感动,每一天都在期待着电影《戏台》和全国观众见面。但我们得知,这个周末,好几部新电影都要提前上映,《戏台》面临非常大的排片压力,这跟我们当初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相去甚远。”

对于多片鏖战的暑期档,《戏台》也并非全无准备。影片在7月14日至20日期间进行的全国限时点映策略,已为口碑发酵奠定基础。点映场传出的“高级喜剧”、“笑中带思”的评价,正逐步在影迷圈层扩散。同时,由陈佩斯、黄渤两代“喜剧顶梁柱”领衔,姜武、尹正等实力派加盟的豪华阵容,本身就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尤其陈黄二人首次银幕碰撞,备受瞩目。

从“二子”到“戏台”:喜剧匠人的光影足迹

《戏台》承载的,远不止是一部电影,它是陈佩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登银幕以来,历经数十年艺术沉淀的光影回归之作。

回顾其影路,从《瞧这一家子》初露锋芒,到开创中国喜剧电影重要序列的“二子系列”(如《父与子》、《二子开店》等),陈佩斯以塑造鲜活的小人物、挖掘父子代际冲突中的喜剧性而深入人心。他的角色往往外表滑稽甚至“不着调”,内里却藏着善良与担当,这种反差构成了独特的喜剧张力。其后,他的创作视野拓宽,作品如《孝子贤孙伺候着》、《太后吉祥》等,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包裹着对现实的洞察。

此次的电影《戏台》,则是陈佩斯深耕舞台十年后的银幕转化。影片改编自豆瓣评分高达9.2的同名高口碑话剧,故事背景设定在动荡的民国时期:戏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率五庆班进京献艺,不料,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饰)阴差阳错被军阀洪大帅(姜武饰)误认作名角,被迫顶替出演经典剧目《霸王别姬》。这一身份错位犹如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搅动整个戏班乃至各方势力,前台后台乱象丛生。

影片巧妙地将喜剧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于嬉笑怒骂间勾勒乱世浮生百态,让笑声背后蕴含对时代与人性的思考。

真诚与敬畏:银幕内外的艺术坚守

在致歉视频中,陈佩斯没有渲染个人为影片付出的辛劳,而是将焦点全然放在观众身上。他诚恳表示:“观众的每一张电影票,都是对我们的信任。” 更令人动容的是其胸怀格局,他表达了对整个行业的期许:“阔别影坛这么多年,我衷心希望,我们的电影市场越来越好,真心期待,每一部电影都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这份对艺术的敬畏贯穿陈佩斯的创作始终。从电影发布的特辑中可以看到,陈佩斯年逾七旬,他在片场依然精力充沛,对表演细节苛求精准,从台词节奏到一个眼神的微妙变化,都亲自把控,被演员形容为“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会在监视器前因角色命运而真情流露,眼眶泛红;路演时面对观众“欠您一张票”的呼声,他谦逊回应:“该还债的是我!”他视拍摄为“享受”,将反复排练、斟酌镜头的过程视为乐趣。在电影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他自称“重新起步”,虚心学习技术,拉着摄影师探讨镜头运用。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对作品的极致打磨以及对观众的赤诚尊重,正是其最珍贵的职业底色。演员姜武因此而感慨:“陈佩斯挺性情,还是当年光着膀子上台吃面条那股劲儿。”余少群称:“在现场他像个孩子一样,演员需要这种纯真的东西。”

《戏台》的延映,是一次基于市场现实的审慎调整,也是对影片艺术价值与观众体验的负责态度。陈佩斯的致歉,反而让公众更清晰地看到一位老艺术家在商业洪流中对作品的爱护、对观众的真诚以及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敬畏之心。

当票房争夺硝烟弥漫,陈佩斯心中所系的,始终是作品能否不负观众期待,能否在方寸银幕间传递出应有的力量与温度。7月25日,这场因市场风云而稍作等待的光影之约,其价值或许正因这份坚守而愈显珍贵,它也将成为这个夏天影迷心中一份特别的期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汪浩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