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清理整治群众反映集中的广告市场乱象,2025年4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
《通知》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和互联网新兴媒介,从“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广告”“普通食品广告”“金融广告”“教育培训广告”“互联网广告”5个方面明确2025年广告监管有关重点任务,组织依法严查“神医”“神药”广告、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保本无风险的金融理财广告、职业技能培训类违法广告、互联网违法广告等,切实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日(4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就《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广告产业快速发展,在激发消费需求、强化品牌塑造、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食品、金融理财、教育培训等重点民生领域违法违规广告时有发生,互联网广告市场秩序仍然不容乐观,社会各方面对此反映比较集中。
这些广告乱象的存在,一方面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利于打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营销宣传方面的“内卷式竞争”,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当前广告市场乱象开展清理整治工作,以进一步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近年来,广告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但“包治百病”的“神医”“神药”、“稳赚不赔”的金融理财、“保过”“包工作”的教育培训等违法广告宣传仍然存在,广告市场秩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通知》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细化监管重点,明确监管要求,有利于集中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通知》对2025年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工作要求,总体分为三大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就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提出总体要求。明确了开展此项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根本方法和目标任务。
二是就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主要围绕“加强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广告监管”“做好普通食品广告监管工作”“加大对金融广告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教育培训广告监管”“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等五个方面细化工作任务,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着力解决的广告领域突出问题。
三是明确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的工作要求。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把整治工作与广告合规助企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注重对监管发现问题的梳理,有针对性地加快完善长效机制;把应急监管和长久治理结合起来,助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推进完善行业管理规则,努力达成“查办一案、教育一批、规范一行”治理成效。
《通知》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广告领域突出问题,明确了一系列重点整治工作。比如,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广告监管方面,《通知》强调要从严查处宣称保证治愈癌症、绝症或者治愈近视等误导群众健康观念、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广告。
在普通食品广告监管方面,《通知》规定要依法查处普通食品广告宣传具备保健功效或者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以及无事实依据、违反相关标准规定宣称“零糖”“零卡”“无添加”“不含防腐剂”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金融广告监管方面,《通知》要求重点关注面向低收入人群、在校学生、老年人等社会群体发布的贷款广告,依法查处含有“免审核”“无担保”“零利率”等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内容的金融违法广告。
在教育培训广告监管方面,《通知》强调要关注面向高校毕业生、求职者发布的职业技能培训类广告,对于虚构、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广告、广告中虚构所谓“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宣称能“包工作”“快速致富”等严重扰乱就业秩序的,依法会同有关部门予以整治。
在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方面,《通知》要求加大对“软文”广告的规范力度,依法查处借助人工智能冒充专家、学者、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发布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广告合规建设、落实互联网平台责任。
《通知》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推进完善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型执法能力,将整治工作与广告合规助企行动结合起来,帮助经营主体理解把握法规政策界限,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有力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为大力提振消费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樊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