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中贯通”培养!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展示“走进实验室”科研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5 20:27

用雷达技术助力棒球抛出最佳轨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上无人机和深度学习技术的青海湖水鸟监测研究……3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以“探微知著·求索未来”为主题,举办第一届高研学术论坛暨科研菁英成果展示活动,展示了学校高研实验室“大中贯通培养”的育人成果。

理工附中的高研实验室开设通识课程、研修课程和项目课程,采取“项目式学习”方式,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走进实验室,经历真实、完整的课题研究全过程。该项目对标教育部“英才计划”、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等项目,各实验室均采用“双导师”模式:校内导师多为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校外导师则对接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为同学们授课,为具备科研潜质的学生提供前置培养的机会。

自2023年启动以来,理工附中的高研实验室已建成覆盖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化学材料、生物技术、地球科学等 11个前沿领域的实验室集群。通过“大中贯通”培养模式,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搭建从兴趣培养到专业研究的成长通道。在这里,同学们经历了选题的艰辛,体验了实验失败的沮丧,更收获了突破瓶颈的喜悦,都在当天的成果展示中得以呈现。

来自航空航天高研实验室的李皓天、董俊宇同学登台,汇报了他们的《毫米波雷达在棒球测速中关键问题探究》课题,以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数据展示了前沿科技如何为棒球运动赋能,以科技推动运动水平。他们的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焱磊表扬了他们从自身兴趣爱好“棒球”出发,用科研手段为爱好服务,并能在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抽出时间学习编程、雷达装置等知识,十分可贵。

化学材料高研实验室的徐启墨同学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基于CRISPR-Cas14a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工程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课题汇报,在临床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首都医科大学王学江教授在点评中指出,这一课题涉及基因工程与临床诊断技术的结合,相对枯燥且难度较大,但徐启墨能熟练运用多种复杂技术,研究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并克服了诸多困难。

活动的四个分会场聚焦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由同学们介绍了各自课题的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实验结果与创新点。专家们从技术可行性、创新性及应用前景等维度进行点评,助力学生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房山区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6
北京理工大学举办2024年研究生毕业集体婚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北京理工大学发布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正式开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北京理工大学召开2023年研究生导师工作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3-10-15
北京理工大学举办2023年研究生毕业集体婚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