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水里“捞出来”的古城,何以兴盛千年?
央视一套 2025-01-04 08:38

这是一座活了千年的倔强古城,水多地少,因而学会无中生有,向水而生。这是一座商贾云集的通达之城,十水汇聚,因而通江达海,四海扬名。这是一座深藏不露的宝藏之城,富而重教,文风昌明。吴风楚韵,兴盛教化。

这,就是兴化。

身处洼地 头顶悬河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江淮平原东端。这里经由水路,南接长江,北迎淮河,东至黄海,西抵京杭大运河。东西南北,连通江河湖海,形成江苏中部城市群的水运枢纽。但这里平均海拔只有1.5米,是江苏省最低的“锅底洼地”,平均海拔20多米的京杭大运河,是随时威胁兴化的头顶“悬河”。

水多地少,向水而生,这是兴化先民必须面对的生存挑战。兴化人用了千百年寻找到的答案,如今就隐藏在兴化古城中。从垛田乡到垛田镇,到今天的垛田街道,都带“垛”字,“垛”是兴化古城生长发展的关键前提。

将沉积在河底的淤泥捞起铺在田上,这种堆高河泥的方式就是“垛”,由此堆积出来的田地便是“垛田”。

用这种捞泥培土的方法,倔强的兴化人生生从一片泽国中堆出六万多亩田块。

南宋时期,兴化人在垛田的原理之中,找到了建城的方法,他们挖取河土,在古城北侧筑起高台和一圈城墙,兴化古城由此诞生。

这是一座从“水里捞起来”的古城。和许多四四方方的古城不同,兴化的古城墙不是横平竖直的,而是“非圆非方,凹凸不一”。兴化是“联络附近垛田,合而为城”,城墙的走向自然依垛块向外突出,因形就势、依水而行。

早茶一顿“撑”一天

传统兴化早茶讲究的是“一茶三点四分面”。所谓“一茶”即一份茶头——多为烫干丝或煮干丝,海碗装盛,还要配上火腿、鸡丝、竹笋、河虾等多样辅料,堪称清淡版小火锅。

三点之中,必备的蟹黄包个个巴掌大小,同样分量惊人,最后就着茶水,还要吃上一大碗二两半以上的阳春面,才算这顿早餐有个完美收官。

兴化早茶分量超大的特点,与紧邻水路密不可分。在水运发达的明清时期,兴化聚集着大量的码头工人,自然需要量大管 饱。而另一些食客,是往来跑船的船工、商贾,吃完早茶后上路,下一次停靠就不知何时了,所以一定要尽量吃饱,最好吃一顿能管一天。

兴化水网密集,南连长江,北至淮河,因而打通了深入西部腹地的经济通道;西接京杭大运河,得以连通南北市场。四通八达的水网交通,让兴化成为江淮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

水道通达是“马路”

水,开拓了兴化人的视野。水,也将一代代兴化人带到新的世界。

与大多数以陆路交通为主的古城不同,兴化古城建在水网之上,水道就是它的“马路”。经北水关流淌而入的北市河,与贯通东西的东西市河,是古城两条“主干道”。古城的街巷、房舍也沿河铺展,呈现出“夹市河以居”的景象。水对古城布局的影响留存至今,也给这座城带来了繁荣商贸与人间烟火。

坐落在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上池斋药店,传承三百多年,至今经营未断。上池斋从开店之初就保持多产地供货的传统,最大的依靠,还是兴化的发达水路。

借由水路,上池斋能够从上海、苏州,甚至到云、贵、川、东北等地购买药材。而从建筑内饰上,也能窥见水路连通世界带来的痕迹。1929年,上池斋第五代主人在店堂近200平方米地面上,通铺进口彩色釉面几何地砖,以进口青花釉面方砖装饰主次三个柜台,还用德国方格镜面拼出一堵镜墙。

靠水而生的兴化渔民,有一套秘而不外传的绝技——“捕鱼十八帮”,其中有网、钩、罩、罱、笼、簖等二十多种渔具和近百种捕鱼技巧。

今天,中国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在兴化。全国每售出十只河蟹,就有一只来自这里。卖蟹,兴化人是专业的,直到今天,兴化人还遵循着无蟹不成席的传统。

“天罗地网”和水磨石里的财富密码

兴化古城北门外,坐落着一处标志性典当建筑群——万兴大典。

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万兴大典,不仅内藏古城商贸繁盛的密码,而且在这里还能看到古代防盗的民间智慧。

外来人想闯入这里,起码要过四道关卡。第一关就是高达十几米的马头墙。

即便成功越过,到了院内,屋檐下还有拉扯细密的金属丝线,铺满整个天井。这就是俗称的“地网”。如若不从庭院闯进,选择揭瓦入室,就会面临瓦片下的玄机。瓦片下的椽子上钉了网状的篾条,这些篾条经过了专门的防潮防蛀处理,就是俗称的“天罗”。

若能越过“天罗地网”进入室内,就会发现这才落入真正的陷阱。万兴大典是一个回廊结构,走马楼将外部看起来独立的楼宇用通道相连,遇紧急情况,连通的门道可随时关闭,闯入贼人也就成了瓮中之鳖。

整个建筑窗门林立,别无二致,陌生人闯入极易在视觉上混淆,再加上明室与暗室嵌套、大室与小室交错,宛如一座迷宫,有效增强了防盗效果。层层精心设计,意味着彼时万兴大典生意的兴隆。

在兴化城大户人家的百年老宅里,大门两侧垒砌的水磨砖数量是财富的标志。水磨砖越多,意味着家庭越富有。

水磨砖价格高,成本高, 每块水磨砖都要花上数小时添水打磨,直到六面光、八角齐。

在当地,这种工艺以两砖间不能插针为标准。价格不菲的水磨砖,尽显兴化人的低调精致。

文化坐标四牌楼和归去来兮郑板桥

与众多古城不同,兴化古城的中心不是用来报时的钟鼓楼,而是一座双层重檐、八角飞翘的兴化文化纪念碑——四牌楼。

它始建于明代,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四牌楼上层层叠叠悬挂着47块匾额。这些匾额,用来纪念兴化自宋以来,跨越近千年的名人先贤。

二百多年前,有一位兴化人怀着人文感悟回到故乡,他就是写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据说,郑板桥的名字来源于兴化东门外一座古板桥。名字中印着家乡,故乡的召唤也绵延他的一生。

板桥生长于斯,自小苦读,直到48岁谋得官职。相比为步入仕途付出的日子,他在外的宦海沉浮却不长。仅十多年后,郑板桥便辞官回乡,从此寄情山水诗画。兴化,成为郑板桥生命的归属。

郑板桥毕生敬重为生活奔走的普通人,才能写下“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他的淡泊名利,来自这片水乡的浸润,也让生长在商贾云集之地的兴化人,意识到生命真正的追求在何处。

如今,虽身为县级城市,兴化已经走出了30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4人5次获鲁迅文学奖,还有1人获茅盾文学奖。

兴化离不开水,水塑造了这里的自然地貌,也成就了这里的人文底色,与水共舞,向水而生。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一个家族墓出土了500余件器物!西安考古发现北宋“大户人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4
“0元购”后猫财两空!起底“免费领养”背后的“猫贷”套路
中国之声 2025-01-04
和北京中轴线一起申遗成功的,还有这个小岛
CCTV4 2025-01-03
洋年货+1 泰国海鲜首次搭乘中老铁路销往中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3
2024年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发送旅客超136万人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3
周日迎小寒节气 冷空气蓄力是否能扭转偏暖格局?
中国天气网 2025-01-03
春运火车票预售期内各方向目前均有余票 购票指南请查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3
以军称拦截一架自也门发射的无人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