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夜读|生活就像吃饭,懂得保持“空腹力”
有书 2024-12-14 22:00

《本草纲目》中有一句话:“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是说无论饭菜多好吃、多喜欢,都要注意节制,过度饮食,必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饮食不加节制,便会导致痛风、高血糖、便秘等健康问题。

日本医学家石原结实也曾著《空腹力》一书,提出“保持空腹力,能够有效延缓衰老”的理念。

实际上,不仅是饮食、养生方面,对待人生,也是一样。

生活就像吃饭,懂得保持“空腹力”,才能更好把握人生。

腹不求饱,人不求满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以“吃”著名,整日除文学以外,便对“吃”最感兴趣。

写《猪肉颂》,谈东坡肘子如何做;在《食荔枝》中言,愿为荔枝,长住岭南。

但“贪吃”如他,也在自己的作品《养生说》中讲: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主张感到饥饿时再进食,不必吃饱就该停止,保持七八分饱最好。

一次性饮食过量,会对脾胃造成巨大负担,导致运转不畅,甚至出现问题。

而脾胃是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精气产生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精神”。

严重者,还会伤及性命。

如杜甫,生逢乱世,一生颠沛流离,晚年又遇战乱、天灾,食不果腹,在路过湖南耒阳时,有将近十天未进食。

幸被当地县令所救,赠他白酒牛肉。

饿了多日的杜甫难以自制,大吃特吃。

口腹之欲虽得到满足,却因进食太多,脾胃难以承受,患上重病,没过多久便去世。

正如《博物志》中所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弥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故而,饮食不必求饱,口腹不必求满。

对于人生,也是一样。

凡事不必过分求满,做事留有余地,懂得适可而止、适当节制,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事事都要做到极致,反倒可能为自己招来祸端。

三国杨修,为人聪明,常喜猜测曹操未尽之语,并替曹操下达命令:

曹操写“一合酥”,他便猜曹操是说“一人一口酥”,令众人分食;

曹操在门上题字“活”,他猜测为“阔”,命人将门拆掉;

曹操定暗语“鸡肋”,他就解释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擅自下令退兵。

自以为聪明到了极致,却不想,引得曹操不满,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满”的下一步,是盛极转衰。

所谓圆满,实际上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季羡林曾经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不完满才是人生。”

食不过饱,人不求满,人生留有一些余地,才是真正的智慧。

食不过急,事不过激

之前看到过一个评论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饱’,我的世界里只有‘饿’和‘撑’,更别提七八分饱。”

很多人都说,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进食的量。

总是饿到不能忍受再去吃,一旦吃上又感觉不到吃了多少,直到胃胀腹满,才肯停下,但此时已经吃到了“撑”。

究其原因,是饮食过急。

《千金要方》中有言:“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人在极度饥饿之时,也是对食物的需求最迫切的时候。

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出现在眼前,就会难以克制,想要迅速占有、快速满足自我,以至于进食太快。

如此一来,胃肠道的吸收跟不上,身体也来不及反馈饱腹程度,就会导致进食超过最佳食量。

同时,进食速度过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狼吞虎咽”,会让食物的咀嚼程度不够,难以消化。

二者相加,增加脾胃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身体。

是以,《医说》中言:“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

人生亦如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切记,三思而后行,不可急切冲动。

再饥饿,也要克制食欲与速度;再愤怒,也要克制脾气与言行。

食不过急,事不过激,否则,一定会伤害自己。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就曾因冲动,患上重病,还险些毁了自己的前程。

曾国藩早年军功显赫,是朝中重臣。

但为人太过正直,又眼底不容沙,对奸臣、小人十分看不惯,总忍不住与其针锋相对。

因此得罪不少同僚。

在带领湘军入江西作战时,就被政敌针对,江西方面不配合,京城方面又对他百般掣肘。

加上军饷不足、父亲去世,悲怒交加,他一时冲动,负气回了老家。

本想以此换取朝廷和咸丰帝对他的支持,却不想,咸丰帝不满他的冲动行事,非但没有安抚,反而收缴了他的兵权,命他“在籍守制”。

曾国藩被免职,赋闲在家,前途未卜,政敌又借此机会落井下石。

多重打击下,他怒急攻心,开始失眠、狂躁,患上重病。

直到再读《道德经》,曾国藩从中了悟自己行事冲动、锋芒过盛的问题。

此后学会了克制脾气,收敛自己,最终成就自我。

人行于世,最忌急躁冲动,遇事三思,学会控制脾气,人生才能越来越好。

味美停箸,兴盛止步

保持空腹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懂得适度。

很多人都说,明白吃饭不宜过饱的道理,可一旦遇到自己喜欢吃的,就很难及时停住筷子。

有时一顿吃到撑,也不觉满足;有时同一种食物连吃多日,直到吃腻才换。

这样其实最伤身体。

《丹溪心法》中明确指出:“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

《黄帝内经》中也多处提到,食物、口味于人身体,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偏食一种,会造成器官失衡。

如:味过于酸,伤脾;味过于咸,抑制心气;味过于甘,不利于肾。

故《保生要录》中也强调:“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

对于食物,无论多喜欢,也不能摄入太多,否则,便会引发病症。

三国时期的广陵太守陈登,便是如此。

陈登此人学识渊博、智谋过人,曾围剿吕布、击败孙策孙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极爱吃鱼,尤爱吃生鱼片,几乎是每顿饭都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长此以往,他就出现了“胸中烦懑,面赤不食”的症状,甚至胃痛到难以忍受。

华佗为其看诊后言:“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说他常吃鱼片,以至于腹内生虫。

以汤药治疗后,陈登狂吐不已,将胃里的寄生虫全部吐出。

但陈登并未以此为戒,在吃鱼这件事上,依旧是不加节制。

三年后病症复发,医治不及时,丧命于此。

宋代理学家程颐有言:“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无论吃饭还是为人处世,都要懂得“适度”。

再喜欢的食物,也不能一次性吃尽,再开心的时候,也要懂得见好就收,切不可放纵自己。

清代教育家申居郧曾在《西岩赘语》中说:“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放纵欲望的快乐,是一时的,随之而来的,还有隐藏在后面的忧患。

唯有懂得“点到即止”,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菜根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最大佳趣。”

饮食保空腹,做事留余地,凡事懂克制。

学会保持“空腹力”,方能掌控人生。

文 | 有书唐适愿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夜读|为生活去繁就简,给身心做加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0
春节期间,怎么吃才健康?如何科学摄入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权威解答来啦!
健康中国 2024-02-08
夜读|懂得留白的人生,后劲更足
猫姐能量圈 2024-01-18
“食不过饱” 健康过节 专家提示请查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8
生活|不为做饭而做饭,不为吃饭而吃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1
生活|懂得敬畏,人生才能没有祸患!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3-06-08
夜读|学会把“欲望”管理好
有书 2023-05-26
夜读|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有书 2023-05-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