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硬刚职业打假人须摒弃花钱消灾思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6 08:30

在交易量巨大的电商市场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打假人”。他们通过搜索关键词锁定“猎物”,收货后用话术“套话”,进而采取举报、威胁等手段要求退款并索赔。据报道,职业打假已经成为一门生意,部分职业打假人甚至衍生出收徒、卖课等完整产业链。在多个平台上,不少自称是职业打假的人通过分享所谓“打假日入过千、月入过万”的经历,以此吸引人拜师、买课,价格在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上万元不等。

“双11”期间,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开启“买买买”模式,职业打假人迎来了一年中的活跃期,其职业打假模式以及特殊产业链也受到了更多的审视。应该说,职业打假人原本可以发挥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比如通过举报虚假宣传和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促使商家规范经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或帮助消费者识别没有合法认证的商品,提高防欺诈、防侵权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然而,如果职业打假变成了牟取不当得利的工具,一切似乎就变味了。一些职业打假人向徒弟收取学费,师徒合作或徒弟在师傅指导下四处“围猎”商家,抓住商品或服务的瑕疵大做文章,迫使商家退一赔三。一些职业打假人传授的“打假技巧”中,包括教唆他人制造假象或恶意构陷,通过设置圈套、伪造证据、虚构事实来敲诈商家。上述行为有的已触及法律底线,涉嫌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会对商家造成损害,也会给营商环境乃至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对职业打假人以打假为名牟取不当得利、扰乱营商环境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亟须依法依规强化全盘治理。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应严格履行职能,对职业打假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惩治。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针对“知假买假”索赔案件规定,“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知假买假人员提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超出此范围的不予支持。这一规定既支持职业打假人参与打击假冒伪劣、消费欺诈等行为,同时有利于抑制职业打假人恶意高额索赔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等行为。对一些职业打假人涉嫌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违法犯罪行为,须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鉴于职业打假人主要活跃于电商市场,电商平台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平台治理,助力整治职业打假乱象。今年8月,抖音安全中心更新治理相关内容和行为的平台规范,其中严禁账号以“揭黑”“揭秘”等为由,利用不实信息,发布蹭热点言行引发关注甚至恐慌焦虑后,通过带货、售课等牟取不当得利,违者将予以封禁账号、收回直播和营利权限以及清退违规账号所属MCN机构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努力治理“假揭黑真牟利”行为。对职业打假人恶意“围猎”商家,收徒、售课形成产业链以及教唆、参与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行为,各平台应当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严格履行平台监管职能,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

依法依规强化全盘治理、斩断职业打假不当得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职能部门、司法机关、电商平台以及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协同联动、共建互通的全盘治理体系。其中每个主体都应以大局为重,从我做起履行治理职责,比如商家若遭遇职业打假人威逼利诱、敲诈勒索,不应消极被动地“花钱消灾”息事宁人,而应当积极主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给职业打假人牟取不当得利以可乘之机。

文/常武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以打假牟利行不通了
经济日报 2024-09-18
上海近6000人被纳入职业打假异常名录
法治日报 2024-05-21
打假人举报涉日本核辐射区食品获赔后被判敲诈勒索获刑2年多,法院二审:无罪
​上游新闻 2024-02-04
北青快评 | 别让职业打假人沦为假打欺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6
“女子超市买250斤过期大米索赔被殴打”引热议 职业打假人:打假绝不是假打
法治日报 2023-02-26
“女子买过期大米索赔被殴”引热议,该不该支持职业打假人?
法治日报 2023-02-25
职业打假人应该做点啥
经济日报 2022-08-17
职业打假江湖:是“英雄”还是敲诈勒索?
中国新闻周刊 2022-0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