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二师兄一顿能吃多少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13:00

二师兄一顿饭吃二三十斤米

提起咱们中国人的主食,怎么能少了米饭?瞧《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们,一路从东土大唐到天竺国,吃的主食,除了面食就是米饭。

《西游记》第一回里,孙大圣刚出门学艺时,来到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遇上了一位给他指路的樵夫,那樵夫平日里便靠打柴为生:

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

《西游记》里出现过米饭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二师兄在高老庄时食肠太大,高太公形容他时抱怨说:“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历史学家认为,在不同时期,“斗”所表示的重量并不一致,在《西游记》故事发生的背景朝代唐朝,一斗米大概为6斤。这样算下来,二师兄一顿饭也就吃个二三十斤米。

不过,要是放在吴承恩生活的明代,一斗米大致为18斤。这样换算下来,二师兄的饭量就比较离谱了:一顿饭得吃五十至一百斤米。即便按照现代的标准,一斗米大致为12.5斤,二师兄一顿最少也得吃个四五十斤米。得亏高太公家底儿殷实,不然早就被二师兄给吃空啦。

有人说,“米”指的不一定就是稻米,也可以泛指去了皮壳的籽粒,比如别的粮食也可以泛称为米或饭。不过《西游记》里,大部分时候说的“米”,应该都是指大白米饭。

大家一定都记得,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时,唐长老与虎力大仙斗法求雨,在孙大圣的法力运作下,唐长老求来了一场甘霖。原著形容:“呼呼隐隐滚车声,烨烨煌煌飘稻米。”

这儿通过听觉与视觉的描述,形容了这场雨的酣畅淋漓。那一阵阵的隆隆雷声隐约传来,犹如车轮滚动。那金黄的稻米随风而动,灿烂耀眼,熠熠生辉。可见,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白米饭是《西游记》里最正儿八经的主食之一

咱来瞧瞧《西游记》里,师徒们吃过的那些米饭吧。话说他们来到了驼罗庄,庄上的李老汉招待的饭菜里,主食便是“香稻米饭”。

第六十八回里,师徒们来到了朱紫国,入住会同馆,馆内人开始并不知道孙大圣的本领,所以只用普通的标准进行招待,主食是白米饭和白面:

有管事的送支应来,乃是一盘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

第八十四回,师徒一行到了灭法国,灭法国的国王扬言要杀掉一万名和尚。唐僧师徒只好扮作商人投宿到赵寡妇店。这店里三样待客的餐席,孙大圣选择了丰盛的上样。上样席面可少不了鸡鸭鱼肉,唐僧师徒哪能开荤呢。于是谎称斋戒,让店里安排些素食,但按上样价钱奉上。于是,店主赵寡妇十分欢喜:“发面蒸卷子,再煮白米饭,烧香茶。”

瞧,白米饭可是《西游记》里最正儿八经的主食之一。就连白骨精化作女子来哄骗唐长老时,也得施法变出些假米饭来:“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

大白米饭除了蒸熟了食用,还能熬粥喝。师徒们来到了女儿国,唐长老和二师兄误饮了子母河的河水,只好暂住在一位婆婆家。孙大圣寻来了落胎泉水,饮了泉水后,那婆婆家又煎些白米粥给师徒二人补虚。

蒸米饭时,贴着锅底的米饭容易被煮成焦饭,这便是“饭锅巴”。咱们现在吃的“锅巴”,也许是一种经过加工的零食。可原汁原味的饭锅巴,大伙儿也许并不觉得好吃。第五十七回中,二师兄在化缘时曾说:“贫僧是东土来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在路饥渴了,家中有锅巴冷饭,千万化些儿救口。”

锅巴通常与冷饭、剩饭等字眼摆在一起,味道显然不会太好。

历朝历代的流行主食

有道是“南粉北面”,这说的是如今国人的饮食习惯。《西游记》里的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若将时光回拨,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又是怎样的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魏风》中有这么一句话。黍是国人最早的主食,俗称黄米。而粟的驯化比黍要稍迟一些,粟俗称小米。无论是黍还是粟,它们都有一个优良的品质:耐旱。对于生活在农业不发达时代的先人们来说,这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在那时,先民们已经会用简单的石磨来加工谷物了。2005年,考古学家曾在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这种面条便是由粟制成的。粟在先秦时还被称为“稷”,后来“稷”和代表土地的“社”连在一起,成了国家的代名词——“社稷”。

除了黍和粟,古人还有其他主食。《论语》中有个故事,说的是子路有一回赶路时问一位老人:“子见夫子乎?”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中国古代的“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麻也曾被当作食用谷物之一,可惜口感不太好,最后被淘汰出局。而菽是豆子,主要指大豆。古人不仅将大豆当作主食,还将其与麦连用。比如,古人形容一个人无能时,就常形容其“不辨菽麦”。

国人种麦的时间也很长。小麦原产在西亚,大约五千年前被引入中国。那时,中国北方地区正是以黍粟作为主食。不过,小麦很快就流行起来,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

在我国南方,人们有着吃稻米的悠久历史,如1995年,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就发现了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稻谷。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南方人便将稻米当作一种主食了。

到了秦汉时期,石磨技术的成熟为吃货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磨成面粉后的小麦可以制成各种面食。时至唐宋,小麦逐渐超越黍粟,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之一。比如,唐朝人就喜欢吃面粉做成的饼,他们甚至将饼当作一种主食。唐人赵璘在《因话录》里说“世重饼啖”。可见,饼在唐朝人饮食中的地位。

此外,可以当作主食的玉米、土豆和番薯等,都是明末清初引入中国的外来物种。当然,有些人吃得比较精致一些,比如清代的吃货袁枚,虽然在他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普遍食用番薯和玉米了,但他就吃得很少。

袁枚是南方人,所以最爱米饭,偶尔也吃馒头。他在《随园食单》中说:“饭之甘,在百味之上。”而且还说,懂吃的人,如果饭好,不必下饭菜,也能吃个饱。这多少有些夸张,在现代很多人看来,倘若没有下饭菜,这饭自然会少很多滋味。

《西游记》中的主食,咱可以归纳为“米面并重”。里面的饮食习惯,实际上符合吴承恩所生活的明代的风俗。有读者认为,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淮安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吴承恩还在南京生活过,所以他的生活中,应该既爱米饭,也爱面食。这样大概也能解释,为啥唐僧师徒们的菜单中,主食里既有米饭,也有面食啦。

黄粮米饭与菰米糊

除了咱们上面提到的大白米饭,《西游记》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饭”或“米”。

比如,师徒们在火焰山时,火焰山的土地前来招待,他还有个跟班——雕嘴鱼鳃鬼。这土地很够意思,怕师徒一行肚子饿了,让这个跟班顶着一个铜盆前来,盆内有些“黄粮米饭”。

这黄粮米饭究竟是什么?有读者说,这是描绘米饭的颜色状态,说明土地带来的是糙米饭。但大部分读者认为,这儿说的应该是“黄粱”。在《西游记》里,黄粱也曾出现过。比如唐长老出了长安,开启取经之旅,来到了双叉岭,遇见猛虎,幸好被猎户刘伯钦救下。刘伯钦将唐僧请到家中款待,刘伯钦家食用的主食便是“黄粱粟米”。

朱紫国的国宴上,也曾出现过“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黄粱是粟米的一种,也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至于“菰米糊”是什么呢?

菰米,也就是菰的籽实。菰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菰米糊”是菰米熬制的稠粥。唐代诗人王维是个好口福的人,有一年的春天,他路过好朋友贺遂员外家里的药园,贺遂员外家招待他的是:“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

“蒟酱”是一种带有辣味的调味酱,露葵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蔬菜,就是用甘蔗汁蒸熟的菰米饭和用蒟酱熬制的露葵羹来招待王维,吃得颇为丰盛。

在《西游记》的第一百回里,师徒几人回到东土大唐,唐太宗为师徒们接风洗尘,桌面上“榧子瓜仁菱米齐”。

菱米,指的是菱角的果仁。《西游记》里的菱角分布广泛,在有水塘湖泊的地方,常有菱角的身影。菱角是一道平易近人的美食,既能当作水果,亦可作为蔬菜食用,但人们一般不会将其当作主食。

文并供图/邱俊霖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二师兄一顿能吃多少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新知|去《西游记》里吃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8
历史|李清照听说过孙悟空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历史|李清照听说过孙悟空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赏读|《西游》取经路上最老实的妖怪是谁?
六神磊磊读金庸 2024-08-31
吉林老人十年微刻两部名著 几十万字落于一石
中国新闻网 2024-08-14
历史|从西方视角看中国传统故事,为什么大多都很“奇葩”
历史学堂君 2024-07-14
新知|柘绝桑无怎养蚕? ——花果山上的甘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