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透过进博之约读懂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08:00
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世界各国包括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各类产品漂洋过海,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中国的大市场,正成为世界的大机遇。从高端装备到新材料、从海洋工程装备到生物技术,越来越多的参展商把进博会作为展示最新成果的平台,以此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进博之约”不断迸发出向新向上的活力。从新朋友到回头客,从参展商到投资商,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市场的魅力,见证了开放中国的活力,也体味到合作共赢的潜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动力。

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和企业展,参展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跨越山海之远,共赴“进博之约”。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朋友圈”持续扩大,“成绩单”越发亮眼。前六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持续发挥着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和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年一度的“进博之约”如一扇窗口,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的诚意和胸怀,读懂在“反全球化”逆流中力倡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

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面对众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对不断加剧的风险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合作遭遇的逆流,人类社会该何去何从?“进博之约”便是最有力的用脚投票。

开放包容则路达,封闭狭隘则途阻。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然而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保护主义抬头,“小院高墙”思维甚嚣尘上。这反映出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的时候,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在压力和冲击面前出现了短视心理和短期行为。对此,能否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能否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能否在讲求效率、注重公平的前提下,让发展程度不尽相同的各个国家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考验着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博会应运而生,为国际贸易带来一股“清流”。自2018年首届会议举办以来,进博会不仅成为全球各国展示商品与服务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各国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桥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参与进博会是进入中国市场、了解中国经济、探索合作机会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平台,中国不仅向世界传递了进一步开放的决心,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自我、努力谋求合作共赢的机会。

在开放中彼此成就,在开放中共创未来。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世界各国包括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各类产品漂洋过海,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中国的大市场,正成为世界的大机遇。从高端装备到新材料、从海洋工程装备到生物技术,越来越多的参展商把进博会作为展示最新成果的平台,以此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进博之约”不断迸发出向新向上的活力。从新朋友到回头客,从参展商到投资商,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市场的魅力,见证了开放中国的活力,也体味到合作共赢的潜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动力。

开放是中国不变的标签。海纳百川的“进博之约”,必将在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人间正道上稳健前行,不断绘就共赢之约、发展之约、未来之约的绚丽画卷。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七年进博的“变”与“不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9
第七届进博会|新华社经济随笔:7年进博,让世界读懂中国经济之美
新华社 2024-11-08
共创开放,进博会分享新机遇
人民网 2024-11-07
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
经济日报 2024-09-16
拥抱世界 合作共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开放合作才能共赢未来
经济日报 2023-11-18
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亚太经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8
北青快评 | “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标注全球合作共赢的新高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