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随笔|沈维祺:​​我的语文老师刘小锋
汪迷部落 2024-10-31 07:00

刘小锋老师是我高一高二的语文老师。他有小平同志的身材,唐老鸭的大脚,有时提提腰带,潇洒地抽烟。记得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课是《为你打开一扇门》。实际上三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并没有“打开一扇门”。但刘老师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刘老师是语文组新来的年轻人,才华横溢有激情。刚工作的头几年,他是学校晚会的主持人,主持过学校晋升四星级高中的晚会。刘老师讲大学里有中文系,中文系是文史哲都学。还介绍了三个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人民文学。

高一开学第一堂课,当然是先吹吹牛。刘老师给大家读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班》。读完很欢乐,只是我们只是普通中学里的普通班学生。高一刚开学的时候,刘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文言虚词“之”和“而”,哪位同学积极回答问题,刘老师就会表扬“初中老师教得好”。高一第一个月考前的一天晚自习,刘老师挨个找班级学生到教室后门谈话,刘老师称我是“班上的尖子生”,实在愧不敢当。我说自己数学不行,刘老师说自己高中时数学也不行。我写字很丑,刘老师也批评过。刘小锋老师是“活字典”,其他科目老师有不认识的字回向刘小锋老师请教。班上有个男生叫“李懋”,化学老师不认识这个字,刘小锋老师说有个词叫“懋庸”。莘莘学子的“莘shēn”字是个多音字,刘小锋老师说上海有个“莘xīn庄”。刘小锋老师说翻译讲究“信达雅”,学习古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和古仁人直接对话。

刘小锋老师注意为学生“减负”,每个星期的语文作业并不要求学生全做,只要选做古诗词鉴赏和古文阅读等部分题目。有一次古文阅读题里有“以墨败”,我以为是“墨”是文字、文章的意思,没想到是指因贪污受贿而败露。高一暑假,我在盐城新华书店看到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一套“语文新课标深阅读丛书”,包括《论语今读》《傅雷家书》《美的历程》《中国哲学简史》。我买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高二学到《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时,我向刘小锋老师请教“王道”、“霸道”的话题,刘老师看到我桌上的《中国哲学简史》笑着说:“到大学里再研究。”古代文学方面,第一次听到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感觉很新鲜。刘老师讲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介绍他是“宋代周杰伦”、“宋代方文山。”刘老师讲王勃的《滕王阁序》,文中提到“屈贾谊于长沙”,第一次看到刘老师激动起来,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刘老师讲《六国论》,提到了历史周期律。刘老师讲《渔夫》,说某个时期的某位上海领导是“渔夫”。

对这位领导,有一篇小学课文我一直记在心上,题目叫《暖流》,文中提到《中国古代文学史》、提到《古文观止》。一直想阅读这两本书,刚巧一天刘老师上课带来了自己的大学教材,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便向刘老师借阅了。一晃毕业十多年了,爱好文学的朋友仍能聊起《唐诗宋词选读》教材里面的作品,我可以背诵出一些,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可是却不记得刘老师当年是怎么讲解的了。刘老师说一些古代文学作品里面有“禅味”。现代文学方面,刘老师讲到《一个人的遭遇》等二战的课文时,谈到集体主义现在不怎么提倡了。

高一运动会后,刘老师发了一条QQ动态:“运动会,缺少集体生活的孩子们过得像节日一样。”刘老师鼓励学生上台朗读课文,特别是演讲类课文。有一次刘老师要我上台朗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我在一些字词上面模仿了温家宝总理的口音,刘老师听了出来,笑着说:“国家领导人讲话都带点方言。”我们班在阶梯教室一楼上过一次语文公开课,刘老师讲的是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文中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时值冬天,读到这样的句子,多美呀!高中语文,我最喜欢的一篇现代文是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特别喜欢文中引用的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没有勇气和闯劲听雨客舟中,一直生活在家乡。

即使现代文,最美的部分,还是古诗词。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在美学上是一脉相承的。刘老师表扬了学生分门别类做文言文字词积累本的做法。刘老师认为如果能把薛金星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读熟,语文水平就相当可以了。刘老师还曾帮陈萍萍同学的一篇作文《我应该优秀》登在了校报《雨笋报》上。刘老师多才多艺,喜欢音乐,还会拉小提琴,高一的时候有一次给我们“开小灶”,读余光中先生的《春天,遂想起》,老师拉琴,学生朗诵,其乐融融。教师有暑期培训,交流阅读体验。刘老师交流的是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里面的《男人》《女人》。

高二的时候刘老师也曾在班级里组织过“读书报告会”、“辩论赛”。这都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浪漫的一面。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要写作文,但有多少人读过自己老师写的文章?网络时代,我们有机会一睹青年教师的思想文采。刘老师写博客,关心校园,写过学校的楼名:史遐楼、思逸楼……关注时事,写过关于刘翔退赛《倩国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有一次刘老师训练我们时事评论写作,内容是南京发生了车祸张明宝案,不久扬州又发生了类似案件。刘老师要求起一个新闻标题,最后给出的参考答案是“扬州版张明宝案”。高三寒假,刘老师回了趟老家,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光棍温二成》,此时校报刚改成彩色印刷。故事的主人公,捣鼓无线电,做点小生意,给乡广播站写村里的好人好事,向杂志社投稿、征婚,打零工……平凡的世界,努力地生活着。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的家乡就近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是幸运的。

2024年10月23日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栏|他抓住了我尚不自知的写作特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4
随笔|沈维祺:只此青绿,观孟大娘青绿舞
汪迷部落 2024-10-11
随笔|沈维祺:邻家小雪
汪迷部落 2024-09-02
一年级语文教材延长拼音学习时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8
文学|莫砺锋 :沉默寡言的我其实说过不少话
中华读书报 2024-06-15
赏读|梁晓声:写作与语文
收获 2024-06-14
挖掘语文中有深度的“美”
中国教师报 2024-02-10
“11.8”中国记者节,找找藏在语文课本里的新闻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