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盐城有个中德合作示范农场
解放日报 2024-10-23 09:05

上周,中德农业示范园项目部部长刘天星收到一封来自德国老友的邮件。来信的科乐收公司中国区首席营销官西蒙高兴地通知他:“老朋友,下周我们又可以在农场相聚啦!”

10月21日,中国农业农村部与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德农业周在江苏盐城开幕,活动持续至23日。科乐收公司作为德国农机头部企业受邀出席。“我们将与盐城本地优秀农机企业展开深入研讨,期待取得更多合作成果。”西蒙在邮件中表示。与该公司一样,众多来自德国的专家、学者、商协会、企业家齐聚一堂,聚焦“中德农业合作十年 共筑可持续未来”的主题,共商发展大计。

对韩合作是盐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金名片,为何中德两国的双边农业外事活动会落地盐城?这要从10年前说起:2014年10月,中德两国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决定实施“中德农业现代化种植示范农场”项目。2015年,在中德农业部门支持下,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园(以下简称“中德农业示范园”)在盐城市响水县的黄海农场揭牌,成为中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间最大的农业种植业合作项目。此外,中德农业周同样从2015年起开始举办,2024年9月26日,正式确定第十届中德农业周在盐城举办。

不足一个月时间,盐城究竟如何能接下活动举办重任,做好东道主?当地干部表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无疑是农业大市盐城的一个绝佳展示窗口,同时有助于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外向化水平,扩大盐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果亮眼

承办中德农业周,盐城有着亮眼的合作成果。近10年来,中德农业示范园融合应用先进技术,推进药肥双减、条田合并等示范项目50余个,探索出适应当地环境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广面积达50万亩,举办“田间日”研讨会等活动20余次,培养“双元”新型职业农民3.4万人。

10月16日,中德农业示范园内,农机手祖亚军正驾驶一辆德国大型拖拉机,开足马力播种作业,他说:“这台科乐收牌拖拉机,来农场已经第10年,但看起来还跟新的差不多。作业效率是普通拖拉机的2到3倍,每亩油耗还低近30%。”他清晰记得,这台大型拖拉机于2015年10月10日来到黄海农场,当时德国整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等一批先进农机一同抵达,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关注。中德农业示范园农机监理潘俊感叹道:“即便是极小量的油菜种子,德国精量播种机都能均匀播撒到整亩地里,种子深浅一致,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不过,德国农机初来乍到也曾遭遇“水土不服”。江淮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一度让擅长旱作的德国机械在这里的水田中动弹不得。面对挑战,中德双方专家迅速行动,并举办多轮研讨会,本土化改造德国农机。经过一系列优化,这些农机得以适应这一区域情况。“与黄海农场的合作,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江淮地区农业生产环境,熟悉了中国种植技术、土壤类型及农场情况,这对我们拓展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西蒙曾在中德农业示范园举办的第六届“田间日”活动中这样说。早在2019年6月,科乐收与黄海农场签署协议,共同探索智能农机及管理软件在中国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中德农业示范园的示范效应很快便凸显,更多德国农业农机企业纷纷加码中国市场。黄海农场党委书记、中德农业示范园中方主任陈守军说,示范园项目一期、二期吸引了9家德国农业农机企业参与,如今科乐收、雷肯、豪狮、巴斯夫、拜耳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或设立研发中心。同时,也促进了国产农机快速崛起。江苏悦达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维标介绍,公司依托中德农业示范园搭建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去年,在行业整体销量下降17%的情况下,公司实现拖拉机销售同比增长31%,创8年来最好水平。

双向奔赴

近10年来,在中德农业示范园中,9家德国农业农机企业无偿为项目提供1000多万元农机设备、农业投入品及技术支持,黄海农场则提供了近300公顷耕地和相关生产资料及人员,配套设施累计投资近亿元。事实上,深化中德农业合作,盐城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旺盛的产业发展需求,可谓双向奔赴。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农业科技尤其是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全球领先。数据显示,德国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人口仅占2%,平均一个农民可养活150个人。同时,德国农业高度机械化,该国还是全球最大农机出口国,农机制造业产值约占全世界总产值的10%,产品出口率达74%。

盐城则是全国农业大市,资源丰富、前景广阔。数据显示,盐城是长三角面积最大的平原农业区,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54.4亿元,占全国的1%左右,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也是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农业经济总量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其中,盐城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为全国贡献了约1%的粮食、1%的生猪、2%的蔬菜、2%的水产品、3%的鸡蛋。此外,盐城拥有射阳大米等中国驰名商标13个,目前正打造“盐之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为更好让“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多点开花,盐城农业正向改革要发展。40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如今面对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趋势,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2019年9月,为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盐城市率先在亭湖区试点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据统计,改革后亭湖区地块数量减少约70%,溢出土地约5%,每亩生产成本降低约200元。2023年,盐城“小田变大田”改革经验被中央一号文件吸收。目前,盐城已完成“小田变大田”改革面积达165万亩。如此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其间,中德农业合作或有不小的空间。

文/任俊锰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未来农业图景是啥样——黑龙江无人化智慧农场建设调查
经济日报 2024-08-12
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探秘再生农业 拜耳耘远农场投入运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5
记者探访上海奉贤嘉定两家无人农场 “黑科技”助农场“无人育秧插秧”
解放日报 2024-04-18
2023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下周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北京市首个“无人农场”应用场景示范基地落地昌平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3-10-30
聚焦 | 中德产业园 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示范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北京视点 | 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无人收割“开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