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银行客服”邀你签贷款合同?陷阱!一些中介涉嫌虚假宣传及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解放日报 2024-10-16 07:29

知道你的姓名、手机号、公司,甚至知道你有无贷款,当电话那头的“某某银行客服”“某某银行专员”热情地询问你想不想了解“某某银行的贷款服务”时,不少人便信以为真,前往浦东某大楼22楼的“签约中心”,签下了含有明显不合理条款的贷款委托服务合同,中介服务费可达到金融机构实际放款金额的14%。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昨天对全市19个点位的贷款中介开展突击执法检查,发现12家贷款中介涉嫌通过短信群发平台,以银行机构的名义对外虚假宣传,1家信息公司存在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客户被分为五个级别

上午10时,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进入浦东某大楼22楼的“签约中心”,在前台查见大量已签订的贷款委托服务合同。一旁的合同登记表显示,10月9日以来,至少有20多位客户与该签约中心签订了合同。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贷款委托服务合同上的贷款中介服务费竟高达金融机构实际放款金额的10%以上,最多的一份合同高达14%。

如果该合同成立,贷款者贷款30万元,中介代扣后,贷款者实际到手仅25.8万元,瞬间“蒸发”4.2万元。如果贷款者在金融机构放贷后的24小时内未交中介费,每天还将产生应支付金额5%的违约金,也就是2100元。

此外,到该签约中心签合同的贷款者还要签下一份授权承诺书,授权贷款中介收集、分析、使用、披露其相关信息。

代价如此大的贷款合同,为何仍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些贷款中介给自己披上的官方银行“外衣”,以及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的客户个人信息,是骗取信任的关键因素。

在该签约中心员工的电脑内,执法人员发现了大量包含通话录音在内的客户资料,这些客户按贷款意愿等特征被分为一星到五星共五个级别。

一名员工表示,他电脑里这些客户的手机号码均来自企查查、易企查等平台,是“公开的法定代表人信息”,只要是这些平台的会员就能查到。他们在推介贷款服务的话术中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电话打过去,对方不太会挂断”。

执法人员随机播放了几段该公司员工和潜在客户的通话录音,还发现一个共同点:几乎所有员工都谎称自己是“某某银行”的人,此后再点出对方的姓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名称,电话那头约一半的潜在客户没有马上挂断电话,而是询问来电者是哪家银行或怎样获得其联系方式。

“这样上钩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些标注四星五星客户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话时间比较久、话语间流露出贷款意愿的人。”执法人员表示。

发送虚假“官方短信”

除了拨打电话,发送“官方短信”也是贷款中介骗取消费者信任的手段。“【工商银行】您好,助力经济恢复,我行将您额度提升至498000元,五年内随借随还,请您及时回复”“【农商银行】尊敬的客户,我行可授信于您的贷款本月到期,查利息回1,办理回2,拒收请回复R”……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近期调查发现一家短信群发系统运营商,其主要客户群体为贷款中介,涉嫌帮助他们以银行机构的名义发送商业营销短信,从而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短信发送对象的手机号码,由贷款中介自行收集上传或由该运营商通过一款名为“号码魔方”的软件自动生成后上传。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四支队副支队长陈欢欢表示,该运营商在明知贷款中介客户并非银行机构的情况下,仍帮助其以银行机构名义发送商业营销短信,涉嫌帮助贷款中介公司进行虚假宣传。贷款中介公司假借银行机构名义,通过群发短信、AI直呼、人工拨打回复短信的电话等方式招揽贷款业务,也涉嫌虚假宣传。此外,部分贷款中介公司未经消费者同意,通过微信购买个人信息,并使用支付宝支付费用,涉嫌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目前,上述案件仍在调查,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从严查处。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引起重视,如果有贷款需求,到正规银行咨询,勿盲信来历不明的“官方银行”短信、电话,发现违法线索,可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文/陈玺撼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贷款推销电话为何频频来袭?实探信贷圈的“金九银十”
中国证券报 2024-10-23
不法中介巧设骗局 严控助贷需多方合力
中国证券报 2024-08-29
提防非法贷款中介!多家银行和监管部门密集发声
国际金融报 2024-08-16
密集发文提示风险!农行、浦发、微众等多家银行对不法贷款中介“宣战”
财联社 2024-08-14
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记者调查助贷骗局
法治日报 2024-07-15
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 记者调查助贷骗局
法治日报 2024-07-15
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记者调查助贷骗局
法治日报 2024-07-15
青诉 | 假冒银行的贷款黑中介,你遇到过吗?套路满满,千万别上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