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迈向绿色发展 构建公园城市新未来 未来十年成都有这些新气象
华西都市报 2024-10-15 14:07

公园城市,自然不只是简单的“公园+城市”。经过多年探索,成都的“公园城市”特征更加鲜明。龙泉观日、环城骑行、夜游锦江、世园畅游、熊猫打卡、青龙观鸟、二月花市、鹤鸣品茶、西岭戏雪、龙门康养。这些空间场景,体现着生态价值转化的多重路径。

迈向绿色发展,构建公园城市新未来。未来十年,在《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引下,成都将 有 哪 些 新 气象?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四个层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从更大尺度、更广范围谋划成都发展重点,从四个层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解读《规划》时表示,从成渝层面来看,将引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聚焦“双核引领、双圈互动”,优化成都核心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推动成都东进,稳步推进龙泉山东翼发展,高水平建设四川天府新区,与重庆共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

罗旭刚认为,从省域层面来看,《规划》将增强五大经济区协作能力。《规划》分别明确了成都与五大经济区在产业、通道等方面的协作重点,着力共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如与川南经济区共同打造南向开放门户、与川东北经济区共同发展清洁能源、与攀西经济区共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共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从成都平原经济区层面来看,将促进一体化发展。《规划》强调充分发挥成都极核带动作用,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龙泉山东侧产业走廊,建设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铁路公交化运营,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共同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从成都都市圈层面来看,将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提升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平,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高质量的创新共同体,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更高定位更强功能 成都迎来哪些重大利好?

“国务院批复的这版总规,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胡斌表示,成都是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交汇点。《规划》通过构建战略通道体系、客货运枢纽体系等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立足全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创新体系,支撑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构建,提升对外交往能力。

城市核心功能也将全面增强。胡斌认为,国家赋予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为成都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强西部经济中心,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引导产业发展方式变革,以先进制造业产业功能区为承载,培育突显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产业集群,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一核多极”的现代服务业空间为支撑,要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能级提升;以主要商圈为依托,建设“一区一特色”的分级分区商圈体系。做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一核四区”为承载,高水平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科创企业孵化园和未来产业孵化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和成果产出能力。

做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则要紧抓国际国内双循环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快培育对外交往聚集地。强化航空枢纽货运中转功能,加密重点市场航空货运航线,以“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打造中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打造中西部陆港主枢纽。做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大力推动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定位精准、运营高效、功能复合、支撑有力的产业园区,全力保障工业用地空间,稳固工业空间总量。

“车退人进”“公园+”市民可感知更多高品质体验

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的系列工作,使得“公园城市”正从人居理想绘成现实答卷。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董建华认为,《规划》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都体现了普惠民生的理念。

宏观层面形成“公园化格局”。董建华解读,《规划》着力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以水网、绿道和生态廊道串联全域公园,形成绿色生态基底,以1275平方千米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心,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使城市成为“大公园”;同时着力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通过187平方千米的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田园生态区、两级通风廊道以及条形公园引绿入城,在龙泉山东西侧分别形成带状、扇叶状组团化空间形态。

中观层面创新“公园+”布局。董建华解读,《规划》坚持绿色生态是最优质资产、生态产品供给是最普惠民生的理念,创新“公园+”布局模式,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空间集聚城市服务功能,营造“公园+”开放舒适的生活街区、“公园+”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公园+”富含活力的工作场所等,让城市居民就地就近享受优质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利用最大化。

微观层面营造公园式场景。《规划》突显公园城市的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社会价值,通过营造多元空间场景,形成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阅读、可欣赏、可消费的高品质空间体验。如推动街道空间从道路红线设计向沿街U型空间一体化设计转变,开放沿街建筑退距空间,促进人情味和街坊感回归,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街区空间场景;推动河道滨水空间“车退人进”,促进滨水空间生态价值转化,引导公共功能结合滨水空间布局,营造水润天府的滨水空间场景。

文/赖芳杰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打卡成都世界科幻公园:从古蜀穿越未来
成都商报 2023-10-20
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科技日报 2023-08-01
成都见缝插绿 建成“口袋公园”600余个
中国新闻网 2023-06-29
“未来之城”与绿色共成长
北京日报 2023-04-28
成都发布全国首个超大城市户外休闲运动专项规划 到2030年建成户外营地300个
成都商报 2023-02-01
北京大兴机场临空区中央公园一期开工 构建新国门生态地标
中国新闻网 2022-12-23
《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印发 2025年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基本建成
成都商报 2022-12-01
北青快评 | 打造公园城市让市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