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球首例藏狐救护后佩戴卫星定位项圈放归 救助者:数据显示放归后它活动正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14:55

青海西宁野生植物园10月11日发布通报称,近日该园完成全球首例藏狐救护后佩戴卫星定位项圈放归。西宁植物园科普宣教与对外交流部负责人齐新章10月12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只藏狐一度身体消瘦、活动不正常,因为脑袋又尖又长,像麻将牌“三条”而被命名为“狐三条”。“狐三条”满足放归条件后,救助人员将其放归,目前其捕食、活动量均显示正常。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狐三条”是在今年6月在西宁市湟源县被工作人员在施工围栏处发现被困的,随后有野生动物救护人员前往现场救护。

齐新章说,送到西宁植物园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之前,救护人员先在现场观察了被困藏狐的外貌和活动状态,“走路的时候它有点站不稳,姿势也有点怪,应该是在围栏处被卡了几天。有一只腿不是特别稳定,走路时两腿速度也不太一样,有点一瘸一拐的。”

简单评估之后,救护人员认为该藏狐浑身湿透、身体消瘦、活动不太正常,野外生存会有压力,贸然放归存在隐患,于是便将其送至西宁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齐新章介绍,该藏狐被送至救护繁育中心后,救护人员通过拍X光片确认它没有骨折。同时,通过藏狐毛发以及骨头生长情况,判断它的年龄约为1岁左右。该藏狐体型相对偏大,体重为4.8千克,在正常范围内。

全面体检之后,救护人员确认该藏狐状况基本良好,除了因为前期被困后导致消瘦,无其他问题。按照救护中心惯例,该只藏狐被命名为“狐三条”。齐新章解释说,这是因为该藏狐“刚来的时候身上的毛都被淋湿了,身体也瘦,脑袋看起来又尖又长,可像麻将牌里的‘三条’了,所以就给它起名叫‘狐三条’。”

看着“狐三条”状况一天天变好,齐新章感到特别高兴:“这期间,我几次询问救护人员,每次听到他们回答说状况正常,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为了进一步评估“狐三条”的野外生存能力,从今年8月开始,救护繁育中心通过投喂活鸽、活兔等方式,对“狐三条”的奔跑、捕食等野外生存能力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初步确认了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满足放归条件。为了避免放归之后产生意外,救护人员还专门给它定制了卫星定位项圈。齐新章表示,如果在放归后通过定位,发现它长时间停留在某一个地方,救护人员就能及时发现异常并开展二次救护。

齐新章介绍,“狐三条”的放归地距离救护地点不远。这种就近放归可以保证它对气候、地形、生态环境的熟悉度,提高放归成功率。9月26日,“狐三条”被顺利放归大自然。

齐新章说,“狐三条”脖子上佩戴的卫星项圈可以拍摄其侧方的照片,“这边毕竟是高原,动物的毛比较长,相机挂到正下方的话,‘狐三条’脖子下的毛就很容易把相机完全盖住。”与此同时,项圈还会实时传回数据,工作人员就能看到“狐三条”活动的轨迹。

截至10月10日,项圈共获得“狐三条”定位数据325条,拍摄照片近50张。“目前看它放归后还是比较自由自在的,捕食、进食、活动量都正常。”

卫星项圈传回的数据显示,“狐三条”每天早上6时到8时比较活跃,然后会休息到晚上6时,之后常常会活跃到夜晚12时。齐新章介绍:“我们会把它的个体数据跟其他科研数据进行对比或者整合,然后去分析不同藏狐的个体行为规律,这有助于对未来藏狐种群的情况进行评估。”

实习生 袁文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朱葳
校对/方立

相关阅读
“完达山1号”野生东北虎放归后多次现身吉林,生存状况良好
新华社 2022-02-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