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赏读|迷宫 一场存在主义历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18:00

本·阿尔冈这本引人深思的图像小说,总体上受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尤其受他1943年出版的重要作品《存在与虚无》的启发。

《存在与虚无》中的关键问题是: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与世界发生关系;那么人关于世界的意识或认知是否会作用于世界本身?萨特的回答是,这样的存在方式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别无其他。这种存在即是一种否定,是非存在或虚无。

萨特认为,人的意识就是关于世界的意识。意识本身并非独立,而是与意识的对象,也就是世界的一种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意向性理论。意识从不仅仅是大脑内部的活动,它总是指向外部世界。期待是对某事的期待,欲望是对某物的欲望,等等。意识就像是镜子中的映像。它是它所反映的,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

我们并非像桌子一样自在存在,而是始终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关。桌子存在着,而我们,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行动不断塑造着自己。每时每刻,我们通过选择做什么而决定我们是谁,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成为恒定的物体。这就是存在主义者所说的自我的不确定性。自我并不是恒定的物体,它不可避免地会卷入时间流逝的生成过程。正如你将看到的,本·阿尔冈在讲述自我随时间变化时,展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当然,这些特质同样体现在讲述其他十分抽象的存在现象时,譬如虚无、自由、责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等。

一个人意识中的某些方面只能借助另一个人的视角得以实现,比如羞耻、尴尬、骄傲等。这些方面尽管只有在一个人意识到它们时才存在,但实际上在他人那里一直存在着。他人可以自由地观察我,评价我,并最终对我形成我无法控制的印象。萨特将这视为焦虑的一大根源,因此,他在1944年的剧本《禁闭》中说出了那句最为著名的格言:“他人即地狱。”对于萨特而言,全部人类关系中的冲突都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对于他人而言的他人。

存在主义以其是一种自由的哲学而闻名。萨特认为,自由是无限的。这经常被误读。他并不是要说我们可以自由地登上月球,而是说,我们有责任通过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选择的自由,没有限制也无终点。这就是萨特所说“我们被判自由之罪”的意思。

任何人都是未来化的意向。我们从当下的虚无中短暂逃离,奔向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未来的自己。正是这种开放的未来定义着我们,而我们的自由在于我们的目标。过去的时光对我们而言是不自由的,因为过去已经固定;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未来,因为未来是敞开的。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由在于未来。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人无法不自由。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所做的每一件事来抉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任何试图逃避这种选择责任的行为,都是自欺。

自欺主要是在利用自由否认自由。它选择说“我没有选择”,然后不将自己的选择视为一种选择。自欺有时候仅被解释成自我欺骗,但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实际上无法对自己说谎,就像我们无法在对他人说谎的同时又不意识到自己在说谎。自欺是一种自我逃避或自我分散注意力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极度专注于其他事情,而忽略了行动本身的意义。自欺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人们常常会忽略,责任是萨特关于自由的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声称我们永远是自由的,远比声称我们永远负有责任更具吸引力。

萨特当然是对的,无能为力的状态通常都是假装的,而他的自欺理论是对行动的真实动机进行心理分析的严谨且有效的工具。不过,他关于自由的理解有时可能显得过于激进。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无法让自己这样行动。例如,精神科医生发现,精神病患者的强迫症倾向使他们无法对自己拥有绝对的掌控权。

对于萨特来说,本真是克服自欺的方法。本真是为你的自由负责,在任何情况下都为你的行为负责。本真是肯定你做过的所有选择,也就是不带悔意地肯定你全部的过去。正如萨特在他的《战时日记:假战笔记(1939—1940)》中所说,“本真地存在”(无论你发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都正视它并对它负责)这一概念是他在遇到一位战友之后提出的,这位战友声称自己不是士兵,而是一名伪装的平民。他的战友算不上一名真正的士兵,尽管如此,他依然作为一名士兵而存在,因为他以一名士兵的身份行动着。萨特的战友处于自欺当中,他拒绝面对他的真实处境,以及在这种处境下,他的选择和行动所具有的意义。

本真使一个人对他自身的处境负责,不责怪,不托词,不后悔。对于萨特而言,他选择了战争,不是这样的处境发生在他身上,而是他决定要介入其中。他选择了自己的过去,甚至是自己的出生。他一生都秉承着这种本真的态度,并用这种态度驾驭他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他全然主宰着自己的处境,且从不后悔。

二战后,萨特越来越多地关注政治问题,将自己的个体存在主义理论置于历史集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中。萨特渴望证明这两种伟大的哲学理论并不像某些批评者认为的那样互相对立,他认为两者互为补充。这最终带给他动力,完成了《辩证理性批判》(1960年)。

本·阿尔冈的这本《迷宫:一场存在主义历险》是一条引人入胜的进入萨特那复杂、深刻又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思想的捷径,可以帮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学习存在主义知识,并激发他们阅读更多相关著作,甚至可能去探索广博的《存在与虚无》本身。那些准备踏上这富有挑战性的精神之旅的人,将从阿尔冈精妙的、令人难忘的呈现萨特思想精髓的图画和文字中受益良多。

加里·考克斯(Gary Cox)

2019年6月

英国伯明翰

加里·考克斯在伯明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也是该校的名誉研究员。他出版过关于萨特、存在主义以及一般哲学的多部著作,包括《萨特词典》《如何成为一名存在主义者》《存在主义者指南》以及《存在主义与超越:让–保罗·萨特的生活与时代》等。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赏读|技术封建主义的悖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新知|在漫画中历险,轻松读懂萨特和存在主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8
赏读|女性主义绘画的“第一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文学|马丁-桑托斯更新了西班牙文学,一如乔伊斯更新了英国文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夜读|人生的经历,都为了遇见自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赏读|叶锦添:一场现实与真相之间的时间旅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6
赏读|黑暗时代的戏剧之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赏读|《谁是罗兰·巴特》:形式主义气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