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养老“候鸟团”的又一场越冬:地方亟待补齐医疗短板 银发经济等待爆发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9-28 17:26

“天已入秋,我即将变成一只候鸟,去海南过冬了。”62岁的哈尔滨市民张强说。

张强是东北候鸟式养老族的一员,这些“候鸟族”会在秋冬时节,前往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气候温暖的地方过冬养老,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康养游玩中养老。

只是今年,张强有个新的想法,他打算骑行去三亚。“很多年轻人对我们老年人有误解,觉得我们舍不得花钱,其实我们的消费能力很强的。骑行比坐飞机去三亚的费用都高,我们有老乡骑行去三亚,用了将近两个月,花费2万多元。”张强说。

65岁的南昌市民李志军则逃离了三亚。“三亚这几年旅游业发展很快,物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对我这种收入不高又喜欢四处走走的老年人已经不合适了。”

李志军很快找到了新的目的地,广东省惠州市巽寮湾,这里物价相对较低,气候也不错,最关键的是,这是李志军所在的“候鸟团”一致的决定。“候鸟式养老,有人作伴很重要,我们都是几家人共同出发、共同游玩。”

候鸟式养老渐成气候,既有利于老年人乐享晚年,也有利于促进消费。不过,满足老年人需求,发展候鸟式养老,亟需补齐配套短板。“不管是三亚这种热门城市,还是偏僻的小众目的地,都缺少一线城市的高水平医院,这是我们候鸟养老族最大的后顾之忧。”张强说。

带来强劲消费力

张强几年前在三亚湾买了房子,每年冬天都和老伴前来过冬。

在三亚的生活轻松又简单。每天早晨,张强和其他老年人结伴游泳,上午和下午在小区里打牌、散步,或者在家里看电视,晚饭后再去海边跳舞。

三亚湾海虹广场是养老候鸟族的重要聚集地,活跃着不少老年乐队和老年模特队在这里吹拉弹唱和走秀。

而在哈尔滨老家,夏天虽然可以去江边散步,但是冬天的时候,气温又低路面又滑,几乎一整个冬天张强都只能窝在家中。

张强在三亚住的小区服务很好,是专门面向养老人群开发的康养小区,可以提供送餐上门、临时托管,帮忙买东西、取快递等服务。

小区的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也都考虑到了老年人的需求。张强喜欢篮球,但是因为年纪大了不敢去篮球场和年轻人玩,怕体力跟不上更怕受伤。在他住的小区,则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篮球场,他可以放心地和老伙伴一块儿玩。小区还有老年人专用的羽毛球场,如果没人打球就变成广场舞的舞池。

三亚已经有几十年康养产业的发展历史,相关产业链渐趋成熟。张强介绍,近年来,他身边的养老候鸟族有两个特征越来越明显,一个是在三亚买房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是在这里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已经有全年都住在这里的人了。”

张强也抱怨,三亚的物价水平相对较高。“我吃的药在老家卖60元一盒,在这里则要90元。即便是一盒酸奶,也要贵上两块多钱。”

同时,南北方的巨大差异也让张强有的生活习惯不能得到满足。张强在东北喜欢逛早市,他喜欢一踏入早市那扑面而来的烟火气,买菜、早饭都在早市解决。但在三亚湾,由于是旅游目的地,这里更多的是各种酒店,缺少了一些生活气息,张强只能靠逛超市来替代自己的逛早市的爱好。

近年来,凭借着出色的气候条件和环境优势,三亚、北海、桂林、广州、海口、福州、珠海、厦门等城市,成为冬季候鸟式养老的热门城市,给当地带来了强劲的人流和消费力。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与养老、托育、餐饮、家政等企业开展合作,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质量、人民健康状况、生活水平和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原来的养老必然升级到“享老”阶段,而这需要完备的产业链和多样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生态。

“当前不少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但人工和物价便宜、生态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培育康养产业。建议政府试点批量收购空置房,并提供税收融资等优惠,吸引社会资本以轻资产模式打造康养园区。在解决房屋空置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产业和就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金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指出,候鸟式养老从旅游的角度来讲,是旅游供给的一个新产品,打造康养基地,发展候鸟式养老,能够拉动房地产消费、生活服务业消费、旅游消费,特别是对“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综合消费具有较强的拉动力。

新的需求

“我去过很多滨海城市,但和巽寮湾比起来,还是这里最好。”李志军说。

巽寮湾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是一个开发时间不长的度假区,常住人口只有上万人。“这里气候温和,虽然有风,但是不冷,虽然有雨,但是雨后不潮湿,这种气候对我们老年人是很友好的。”李志军说。李志军是和他的“候鸟团”团友们一起去的巽寮湾,他们一共四家八口。

这种结伴旅居是候鸟式养老的突出特征。老年人们相互陪伴,互相扶持,给单调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欢笑。

官方信息显示,2023年1—10月,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旅游收入约13.4亿元,同比增长22%;旅游人数约360.74万人次,同比增长22%。

越来越多的有资源禀赋的地方在打造像巽寮湾这样的次一级康养基地。《海南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以博鳌、海澄文、大三亚为先导,中西部协同发展的东、西、南、北、中五大康养主题片区。《云南省养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6—2030)》也提出,重点在昆明、玉溪、大理、红河、保山、德宏、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文山等州市发展养老旅游。

但这些新兴的康养基地亟需提高配套质量。李志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巽寮湾气候宜人,物价亲民,但日常生活还是有很多不便。“比如路边缺少公厕,这里由于沿海,社区呈长条状分布,所以走路的距离较远,也缺少座椅等设施可以中途休息。”

另外的短板是交通。这里地处相对偏僻,虽然有公交车但是时间不确定,如果想去惠州市区或是深圳,除非自己开车,公共交通并不方便。

在巽寮湾当地经营民宿的廖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建设了一些酒店、度假公寓等设施,但由于起步较晚,商业等配套设施相对不足。“而且产业设施主要为短期旅游所设计,对于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养老人群可能不够友好。”

“比如,很多住在我这里的老年人,他们第一位的需求是菜市场。对他们来说,每天去逛逛菜市场,买菜、聊天、散步,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廖臻说,“但由于配套不足,有的老年人去菜市场需要步行不短的距离。”

由于养老人群总体上人数少、居留时间短,因此,即便是一些康养公寓,相关的助餐、文娱等配套服务也因为亏损而开展不起来。

洪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进一步扩大异地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需要政府与市场结合,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消费变化,还需要不断创新,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多层次需求。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经济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指出,需求是经济动力的源泉。以前经济需求的主体主要是年轻人口,老年人口的需求在经济大盘中占比较低。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不断减少的年轻人口经济需求和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经济需求的深刻变动,将改变社会经济需求的结构。

但现阶段却存在老龄产业“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党俊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产业供给体系相应的适应性和结构性转变比较复杂,也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甚至还要付出较大代价。企业需要进行投资,产品需要进行重新设计,销售网络需要重新搭建等,这些既需要掉转船头,还需要深度试水,投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医养结合助力候鸟式养老

在张强和李志军看来,候鸟式养老最关键的配套是医疗。

在偏僻的巽寮湾,当地的医疗机构只有一所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早在2020年,一所二级医院惠东县人民医院巽寮分院就已启动建设,但迟迟没有投入使用。即便在三亚这样成熟的康养基地,也缺少像一线城市水平的医疗机构。

“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但由于当地缺少医院,有的时候身体稍稍感到不舒服便不敢去了,担心去了以后出现意外。”张强说。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徐凤芹介绍,“‘候鸟老人’的就医难题分为多个层面,首先是旅居地的医疗机构水平问题,其次则还夹杂着怎么去医院、怎么从医院回来等就医前后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此外,有的地方跨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还不到位,也给“候鸟老人”增加了就医难度。对于那些来自没有开通跨省就医合作省份的“候鸟老人”来说,他们仍需要携带费用明细清单、诊断证明、出入院记录、发票等回参保地手工报销,手续较为麻烦,办理和审核时间较长。

徐凤芹认为,可以探索构建旅居地的“半小时医疗服务圈”,解决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问题。同时加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

金李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打造康养园区要注意老年人就医问题。可以聚焦大城市周边高铁1小时交通圈,使老人移居后仍可方便返回原住地探亲访友和解决复杂医疗问题。常规护理和慢病管理则可以在当地解决。

对于老年人就医前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徐凤芹认为,可以让社区的养老驿站探索延展式服务,协助老年人就医。

这需要首先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在9月23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将健全养老服务网络。重点建设县(区)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构建贯通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完善适老化服务促进银发旅游
经济日报 2024-10-27
民政部:有效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9
补上银发经济短板
经济日报 2024-07-15
引领养老新风向 共享太平好生活——中国太平助长者生活更美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政策强力支持“银发经济”,房企、险资争相入局万亿养老赛道
华夏时报 2024-04-26
“北青金融及养老产业颁奖典礼暨银发时代养老服务和投资论坛”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银发经济时代 金融+养老如何协同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出台 泰康之家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新样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