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日就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 专家解读 :中方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22:13

9月20日,根据外交部发布的消息,日方接受对福岛核污染水开展国际监测和中方独立取样监测,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安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骆志平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方可进行独立取样监测,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方等所有利益攸关国长期有效参与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信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对日方排海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排海风险可控。

中方等所有利益攸关国

长期有效参与排海监督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至今已有超过6万吨的核污染水被排放到海洋中。有数据显示,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水存量高达130万吨,要全部处理完毕,至少需要30年,但30年还只是一个最理想的时间。

骆志平指出,现在日本排海过程中的监测存在不少问题。在中国和其他利益攸关方的推动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福岛设置常驻办公室,并在福岛核电站内和周边海域对排海开展监测,这在机构历史上尚属首次。但现阶段,第三方独立监督不足。同时,一直有声音质疑日方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不全面,缺乏科学性,除了人工放射性核素氚,还有数十种备受关注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仍有待全面掌握。

他认为,本着对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生命健康安全负责的原则,我们要确保所有测量数据可靠可信,所以实现从取样到测量的全过程独立操作至关重要。

“我们现在更多地是通过查阅报告,了解过程等来进行评估。此次双方达成共识,中方可进行独立取样监测,这就是非常有效地参与到整个监督过程中,是取得了重大突破。”骆志平说,在中方等所有利益攸关国长期有效参与的情况下,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信性和有效性,也对日方的排海行为有效监督,确保排海风险可控。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透露,中日双方下一步还将讨论监测核素种类、检测方法等技术细节,实现全面、有效、可信的长期国际监测。

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

需符合诸多前提条件

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中方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这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有关规定采取的紧急预防性临时措施,目的是全面防范风险、保护民众健康。

“中日双方达成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中方将会继续以世贸组织和中国法律法规为遵循,以科学事实为准绳,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在有效参与相关监测活动、实施独立取样并确认结果后,基于科学证据着手调整有关措施。”毛宁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将与日方开展技术磋商,在中方提出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有关磋商结果和政策调整会及时向社会公告。

骆志平分析认为,中方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首先日方要切实履行共识中所做出的承诺,尤其是要保证中方独立取样和监测的顺利实施。在此前提下,如果相关产品能够同时符合日方和中方相关标准,才有可能视情况逐步放开。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发布了《2023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提到,我国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氚、碳-14、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其他人工γ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小于探测下限。海水中锶-90和铯-137等相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海洋生物中锶-90和铯-137等相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远低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 14882-94)。

此前生态环境部表示,针对日本排海后的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已作出部署,如果发现异常将及时预警,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建良

相关阅读
专家解读:中国在维护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中彰显责任担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1
外交部:中日达成共识文件,并不意味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
央视新闻 2024-09-20
外交部:中日达成共识文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
外交部 2024-09-20
中日将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发表共识
凤凰卫视 2024-09-20
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一年,用科学力量筑起防线
环球时报-环球网 2024-09-19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媒将核电站正常排放冷却水与核污染水混为一谈是在误导舆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3
日方称中方是唯一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国家 外交部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