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眼“国家名片”
法治日报 2024-09-16 09:32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保持社会平安稳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将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引领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

数字为证——我国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2023年全国群众安全指数达98.2%,连续4年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正成为一张亮眼的“国家名片”。

依法严惩违法犯罪

不断夯实平安中国之基

新中国成立初期,坚决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当时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1950年底,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展开,到1951年10月底,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镇反运动基本结束,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20世纪80年代初,治安形势恶化。1983年8月进行了声势浩大的“83严打”,持续3年之久。此后又有1996年、2001年两次全国范围内的严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引发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

国家安全与百姓安居息息相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筑牢“安全长城”,提升社会稳定“硬实力”。

黑恶势力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威胁。2018年1月,一场为期3年、集党和国家之力、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全国展开。

打击涉黑涉恶犯罪,顺应了民心、维护了平安、彰显了正义,平安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0年全国刑事案件比2017年下降13.1%,八类严重暴力案件下降30%;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在2020年主要民生领域现状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位列第一。

成就载入史册,征途未有穷期。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推动实现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全国政法机关将打击锋芒对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老百姓痛恨什么、厌恶什么,就打击什么、铲除什么。

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自2022年4月全国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合民意、护民利的民心工程。

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开展“云剑”“净边”“断卡”“猎狐”等专项行动,集中打击跨境赌博、涉枪爆等违法犯罪,持续向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盗抢骗”等违法犯罪“亮剑”……

一项项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让老百姓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入新时代,“平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发展,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拓展到衣食住行、网络安全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食品安全等重大部署,用心呵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持续高压严打网络违法犯罪、强化网络乱象治理,有力维护网络安全,营造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政法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关切,推动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把平安答卷写在群众心间。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保障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浙江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东方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是其最基本的内涵。

六十载栉风沐雨,“枫桥经验”穿越时空焕发新活力。

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使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最大限度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筑牢平安稳定防线。

人民法院建立起“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打通行业解纷大格局下的“神经末梢”,并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推动人民法庭靠前服务,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讼。

检察机关持续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检察实践,不断提高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水平,用法治力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地公安机关全面加强派出所矛盾调解室建设,持续推动警力向基层一线下沉,常态化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在一起起矛盾主动排查、一处处风险源头化解中做到了防范在先、处置在早,在一个个街角巷落严密守护、一起起案件公正执法中维护了一方稳定、保卫了一方平安。

司法行政系统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作为根本任务,在预防排查上采取硬实措施,抓好基层、重点行业领域、涉企涉外等矛盾纠纷化解,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健全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制度规则,进一步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提升调解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强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强化协调联动,推动调解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河南省开封市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民心工程”,由依法治市办开办、市司法局制作的《宋都调解》法治电视栏目,通过“电视+调解+普法”多元融合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陕西省绥德县满堂川镇创新建立“说事堂”,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发生矛盾有平台“来评理”,通过乡里乡亲共同来说事推动矛盾就地解决……

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纷纷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创新推出一系列新理念、新经验、新做法,形成了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生动局面,有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长期稳定贡献了更大力量。

创新推进社会治理

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社会治理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在平安中国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如今,“朝阳群众”已成为群防群治的代名词。各地充分发挥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积极发展群防群治,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群众身边有了“法律明白人”,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就多了一个抓手。“法律明白人”日益成为群众身边的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实践引导员。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94万余名,基本实现“法律明白人”在每个行政村全覆盖。

智慧成果广泛应用,成为平安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升级中的一抹新亮色。

各地在坚持依靠群众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科技推进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人防”“技防”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合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再上新台阶。

大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提升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法治化水平,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壮大专业心理矫治队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减少风险隐患,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守护万家灯火,筑牢安全防线。

平安中国建设阔步前行,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更好地守护人民幸福安宁。

文/蔡长春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海上矛盾纠纷化解有了新路径
法治日报 2024-11-18
上海深化“三所联动”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扩大解纷“朋友圈” 绘就平安“同心圆”
人民公安报 2024-09-01
江西修水溪口派出所:织密“三张网” 打造“平安地”
法治日报 2024-08-11
宜君两获“长安杯”的平安“密码”
法治日报 2024-07-14
防微杜渐守平安 吃茶话事解民忧 南平选派2353名政法干警担任村(社区)平安指导员
法治日报 2024-06-09
从“一元应对”到多元化解 喀什地区以高效解纷推动高质量发展
法治日报 2024-01-01
七台河桃北派出所:警社联动画出共治“同心圆”
人民公安报 2023-12-23
北京西城厂桥派出所:近3年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