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编号1575”江豚被认养 完成野化训练后计划放归长江
武汉晚报 2024-09-13 12:06

9月12日下午,“AI护航,豚跃长江”江豚认养仪式在湖北洪湖老湾豚类研学基地举行。

据了解,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长江上最早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多年来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建设长江江豚野化训练基地,先后迁入5头长江江豚进行适应性训练,并于2023年4月放归两头至长江干流。

为进一步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保护区联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开展本次江豚认养仪式。仪式现场,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一企业正式认养“编号1575”长江江豚。这是该企业公开认养的首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认养企业受颁长江江豚认养证书,以“编号1575”江豚为原型的数字形象和原创周边正式发布,征名活动也在认养仪式上面向全国民众同步开启。

为江豚种群复壮赋能

活动当天,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嘉宾出席了此次仪式。

对于企业认养江豚这一举措,与会嘉宾给出了积极评价。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表示,该企业是首个认养具有野化放归计划江豚的企业,不仅心系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的发展,更希望通过这次认养促进野外江豚种群的恢复,对长江大保护提供支持。“我们非常期待这头‘编号1575’的江豚回归长江后,能够为野外江豚种群恢复作出贡献。”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梅志刚博士表示,企业此次认养长江江豚,将从三个层面带来积极影响。一是投入更多资金支持江豚野化放归等一线保护工作,为长江江豚种群保护作出贡献;二是发挥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数字形象发布、互动征名、周边开发等科普宣传新形式,号召更多民众关注和支持江豚保护事业;三是发挥科技企业特有优势,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投入江豚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野化训练后计划放归长江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企业认养的“编号1575”长江江豚为雌性,体长138厘米,体重36.4公斤,最大体围83厘米,推测年龄为4岁—5岁,已接近身体性成熟。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编号1575”的“小姑娘”性格活泼、水中行为表现丰富,经常与保护区内另外两头雄性江豚一起开展围猎合作。

此次认养活动所得的公益捐赠善款将用于支持“编号1575”江豚为期一年适应性训练工作。待“编号1575”完成训练,适应长江流域水温流速、捕食环境和航段情况,达到基础放归标准后,“编号1575”江豚将计划从湖北洪湖老湾故道进行放归尝试,最终回到长江怀抱之中。

江豚生态地图及观测指南即将发布

据悉,早在2023年10月,该企业与中国国家地理·频道正式宣布“追豚计划”开启,启动全球首份野生江豚观测指南的勘测与制作工作。此次认养长江江豚是“追豚计划”中的关键行动之一,也是该企业继2021年与天鹅洲保护区达成合作、捐赠国内首套新IT智慧生态保护解决方案后,在江豚保护领域的最新探索实践。

通过发起和策划一系列“追豚行动”,该企业希望能够让公众更加直接、生动地感知到长江江豚物种数量的恢复,从江豚种群的回归看到长江生态的转折性变化。目前,长江江豚生态地图与观测指南的制作工作已进入尾期,即将上线与公众见面。

文/高宝燕 韩燕玲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中国新闻网 2024-06-21
从渔民到守护者 他说江豚就像他的孩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1
长江江豚全球推介官阿加莎·西里斯:向世界展示江豚和武汉的魅力
武汉晚报 2023-12-19
他们讲述江豚迁居长江新洲江段的背后故事:江豚安家武汉中心城区江段并不遥远
武汉晚报 2023-08-18
96岁“江豚奶奶”与18岁江豚“淘淘”的同生缘
武汉晚报 2023-07-06
聚焦 |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满18岁
新华社 2023-07-06
武汉:“天兴洲族群”有望回老家 天兴洲设想打造“江豚湾”
武汉晚报 2023-06-28
身穿特制“科研背心”发回活动轨迹 2头放归江豚正寻找栖息地“安家”
武汉晚报 2023-04-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