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更要力求细节至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3 15:40

今年暑期,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旅游打卡的新晋“顶流”,热得发烫。然而,“人从众”模式下,不少问题也随之滋生,如预约困难、参观体验感下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众的文化体验,也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博物馆热”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走进博物馆,就是在探寻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在近距离的参观学习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和陶冶情操。传统文化也能在一阵阵接续不断的博物馆人潮中,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发展。加上网络的流量加持,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研学游等因素,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据某订票平台统计,截至目前,平台上预订国内暑期博物馆的人次同比去年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已超过主题乐园。

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也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行为。不过,“博物馆热”的背后却更应引发冷思考,随着人潮的涌动,博物馆入馆预约难、官方讲解资源不足、“打卡式观展”“直播式观展”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比如,像罍、觚、盨、斝这些生辟字,在一些展品说明牌中没有标注拼音,就会让一些观众看不懂。像这样的细节问题说明一些博物馆在服务方面仍然滞后,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参观人数超预期、预约难度增加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公众参观体验感,对博物馆参照的好感度也会下降。如果没有公众的好评与满意度作为基础,博物馆的这股热潮就会难以为继。博物馆需要立足受众群体,做好各种细节工作,才能让文物展品起到应有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让参观达到应有的效果。

博物馆还得将“以人为本”作为正确打开方式,既要立足于自身的职责定位,更要针对所有群体采取差异性服务。参观博馆不是单纯的旅游,了解每一个展品背后的故事,才能由点到面勾勒出整个历史的脉络与文化的印记。在游览的过程中,游客心中诸多疑问都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若来之前预备的问题和临时产生的问题都能在现场找到答案,或者得到解释,博物馆参观才会“不虚此行”。游客只有全面了解和熟悉文物,才会有更独特的感悟,掌握更多的知识,满足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心。

对此,博物馆要在走访了解观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的软硬条件,除了做好对生僻字标注拼音此类基础操作外,还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多层次、立体化满足观众了解真相和故事的需求,把博物馆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识塑造”的场所。比如,可以建立自导式解说系统,对文物古迹历史沿革、设施构造、病害成因、保护理念等加以阐释,让观众即时掌握和了解。还需要针对官方解说资源不够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措施促进其规范化,或者用规范化讲解来激活市场竞争,更好满足观众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当前的“博物馆热”,从当前与长远、品质与数量等各个方面考虑,不断强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注重在参观人数最大化满足与总量控制之间找平衡,并严厉打击黄牛现象,维护公众最基本的权益。要针对既有的服务资源保障能力,以限流为目标落实好参观人员预约制等制度,创造静谧、有序的环境。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功能只有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成为“智识教育”的大众课堂。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博物馆成旅游打卡新晋“顶流”,“泼天流量”下要做的还很多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9-03
讲解服务应跟上“博物馆热”
人民日报 2024-08-29
“博物馆热”持续 年轻游客成“主力军”
中国新闻网 2024-08-16
免预约刚几天,这家博物馆紧急恢复全员预约!预约,博物馆的唯一出路?
上观新闻 2024-08-08
博物馆火了,然后呢?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8-05
暑期“文博热”持续升温 各地博物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央视网 2024-07-16
暑期“博物馆热”升温,多家博物馆开启“夜间模式”
央视网 2024-07-08
博物馆整活,太会了!
中国新闻网 2024-05-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