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养老是一门好生意吗?多家养老机构谈运营 社区养老靠政府补贴 高端园开七年才止损
南方都市报 2024-08-30 11:35

“养老是一个好事业,不是一门好生意。”一位在广州社区运营养老事业的从业者如是说。各种数据表明,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的2024年,正开始迎来巨大的养老需求。可是,开设养老机构果真不是一门好生意吗?近期,南都记者走访公办社区养老、民营养老和高品质养老等几家代表机构,听听运营商们心中的“一笔账”。

社区康养中心

“要政府支持才能降低养老压力”

走进天河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下称“中心”),一楼的药香味扑面而来,老人们有序排队面诊开方,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公益暖心汤,吸引周边无数老人,也温暖了长者的心。喝碗汤再去二楼老年大学堂上课,成了他们中很多人的日常。

开在社区里的老年大学堂,从一开始只有8个班,随着上课的人越来越多,陆续拓展出交谊舞、书法、手风琴、太极拳、简笔画等20多个班,贴在墙上的春秋两季课表排得满满当当,老人家交30~300元就可以上16节课,堂堂爆满。

把这里经营得有声有色的负责人,是80后常姑娘,广西桂林人。常国翠是天河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嘉禧养老中心)服务总监,大家都叫她常姑娘。她在养老服务领域已经干了6年,称得上是资深人士。之所以选择这一行,除了有份生活来源,她坦言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能收获很多知识,以后也可以更好照顾自己的父母。

“做社区养老,看着好像没什么事,但实际上要考虑的事情非常繁复,一点小细节都要悉心考量。”见证中心的一步步发展,常姑娘坦言社区养老没那么简单。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赢得了老人们的好评。

比如排队问题。一开始中心就和普通餐厅一样,老人们都是排队吃饭。后来随着饭堂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就餐的老人越来越多,排队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小意外。于是,中心开始提前放置凳椅,让高龄老人坐着排队轮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赢得了老人们的大力好评。

再比如,日托的老人接送不方便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把老人的接送问题、长者食堂配餐的需求,通过家政上门等服务串联起来,让熟悉片区的工作人员帮忙接送,配餐也顺带解决。就这样,中心用“绣花功夫”解决一个又一个社区养老需求,通过把一件又一件小事做到极致赢来口碑。

南都记者了解到,十多年前,广州已在全国率先开启社区养老探索,破解社区养老难点。截至目前,全市已铺设1409家长者饭堂和2839个颐康中心(站),像常姑娘这样的从业者是各家颐康中心的顶梁柱。

“天河区的老人观念更新快、基础好。”常姑娘说,自己之前也有在其他地方的就业机会,但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天河,就是因为这里养老基础不错。

虽然天河区老人付费意愿较高,但常姑娘也坦言,目前整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还是以政府购买为主,需要政府支持才能有效降低养老压力,比如需求度较高的日托服务,根据老人生活自理情况,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长者在中心享受日常照料、个性化午餐、午休、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娱乐健脑活动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专业团队由社工、医生、康复师、护理员组成,根据护理等级,政府补贴后的价格仅在800-1800元/月之间。

“从消费端来看,这两年老人把钱袋子看得更紧了,如果是纯商业运营,是没法顺利推进下去的。”常姑娘坦言。

第三方调研机构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4)》显示,目前广州养老领域消费态势总体仍较疲软,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以每月养老服务支出为例,过半数受访市民可接受范围在3000元以下,选择3000~4999元的占20%,选择5000元及以上的只有6%,超两成受访市民对养老服务领域消费表示不确定。消费需求偏向医疗,呈现总体占比不高、支付金额偏低的情况。

常姑娘所在的中心场地由(区)民政局提供,省去了大量成本,如果完全交由市场进行配置,场地难寻、资金不足等问题都会阻碍社区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只能说养老是个好事业,但不是门好生意,能收支持平已经算佼佼者了。”常姑娘说。

据悉,2019年以来,广州市着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除了基础的经费支持之外,目前政府也采取了多种奖励政策。

根据2022年9月6日下发的《广州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运营区级、街道(镇)级、社区(村)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满12个月且经服务评估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级的,每年享受相应等级的服务奖励。以区级为例,优秀、良好、合格等级对应给予40万元、30万元、20万元服务奖励。

民营养老机构

“入住率要65%以上才能盈利”

珠江健康总经理助理兼养老事业部总经理尹建峰是一位“老会计人”,曾在中建八局、中海地产、侨鑫地产从事会计工作的他,因为看好养老服务新蓝海,2016年转战养老赛道。

“当时我家里老人有养老需求,把广州养老院跑遍,没看到一个合适的。恰逢公司开始布局养老产业,便按照公司要求考察调研各地养老市场”,尹建峰回忆,那一年他参与筹建了当时番禺区最大的医养结合机构百悦百泰城市颐养中心,引入日本先进养老运营理念,空间设计、运营动线、室内外环境布局及日常照护规范等均参照国际顶尖技术标准。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2021年4月,尹建峰进入广州珠江实业集团,从零起步开拓养老业务。相比越秀、保利地产旗下康养板块,这家市属国企运营的“珠江颐德苑”品牌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特色鲜明。

这些年,尹建峰管理的团队走访全国各地多家养老院,一个画面刻印于脑海:失能老人躺在床上,电视里滚动播放新闻联播。是他们自己想看吗?不一定,很多一线护理人员忙起来就容易忽略帮老人换台。这件小事也启发了他们,“开养老院,就是干服务行业,从业者只有真正与失能老人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才能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声”。

如今,珠江健康所有新入职员工,必须全程负重参与连续性助行、卧床、喂食、便溺、行走等五大环节,以及480分钟的“同理心”培训,亲身感受失能状态下的肢体及心理状态,为正式投入工作后的服务心态奠定良好基础。

经过培训,员工在照护老人时会提供更多语言和肢体抚慰,在老人“有脾气”或需要脚部按摩、肢体锻炼、协助下床时,也会更有耐心。经过口口相传,目前珠江颐德苑南洲店(海珠区)和长兴店(天河区),共入住178位老人,其中失智失能、半失能老人占到80%以上。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近年来广州对养老机构推出各项补贴和税收优惠,根据户籍老人身体状况不同提供各类补助和长护险。“但政府补助只能让机构活下去,想要活得好,还得靠市场。”尹建峰说。

擅长“控成本”的“老会计人”尹建峰做过一个测算,民营养老院建造成本通常在6万~10万元一张床,因为照料等级不同,床位费在4700~8000元/月不等。正常情况下,一家养老院要想盈利,入住率必须达到65%以上,才能基本覆盖人力、硬件设施成本,实现现金流收支平衡。

结合长者、社会及市场的需求,珠江健康探索“大养老+小康复”型医养结合模式,设置认知障碍专区,积极布局老年健康支撑领域,在接收认知症长者入院后,通过专业认知症照护团队,安排非药物的干预的管理方案,尽可能延缓老人认知的衰退进程。

三年过去,尽管受客观环境的影响,珠江健康还是初步完成“12345+N”业务布局:1个康养旅居平台、2个养老机构(入住率超60%)、3个城市同步开展业务、4个颐康中心、5个护理站、N家颐康站及N个类别的健康产品销售。

“虽然来路并非顺利,但前行必有曙光。”下一步,珠江健康将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服务软实力提高,因地制宜设计社区养老模式,开展幼儿托育、健康管理、助餐助浴、文娱活动等业态。同时聚焦广州“9064”养老服务模式(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6%老年人社区养老,4%老年人机构养老),将社区零散物业适老化改造后升级为珠实无忧护理站,解决居家长者在护理、康复、家政等多方面的需求。

高端大型养老社区

吸收港澳长者 探索“跨境养老”

近年来,香港和澳门老龄化压力不断攀升,北上前往内地“跨境养老”,成了港澳老年人养老新趋势。

广州毗邻港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正因如此,大湾区养老市场近年来也成为保险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港澳老人也成为“必争之人”。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共有8家保险机构在广东投资21个养老社区项目,投资总额243.52亿元。泰康之家·粤园就是其中之一。

在广州黄埔区长岭居国际生态居住区内,这座斥资20亿投资建设的大型医养社区,是泰康保险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并投入运营的首个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的旗舰养老社区,2017年开业至今,在住居民近1100人,成为目前广州唯一一个千人高品质养老社区。

开业两年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北上”养老再次成为不少港澳长者的新选择。

今年是泰康之家·粤园总经理孙家俊入行第十个年头,也是他从上海申园来到广州粤园的第五年,变的是工作地,不变的是他对高端养老赛道的看好。

他的这份“看好”不无道理。探索“跨境养老”,粤港澳三地正频频联手出实招:粤港澳共同发布养老服务“湾区标准”;广州向港澳老年人开放南沙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位于横琴集养老、医疗等于一体的“澳门新街坊”顺利建成……

“相比于香港房价高、物价贵、住所拥挤的生活环境,香港老年人在内地城市生活更有性价比。特别近几年大湾区的交通建设越发完善,‘香港赚钱内地花’成为很多香港人非常划算的生活方式。”香港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石琤博士调研发现,跨境养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地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较高的问题,其购房、消费等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结合港澳老年人更看重内地养老机构良好的硬件条件和软性服务的需求,粤园也通过多种举措试图接住这波“流量”,抢滩高端市场。

“我们开通了从广州粤园到深圳福田口岸和罗湖口岸的免费班车,每月两班车,让广州养老社区和香港老人实现双向奔赴。”孙家俊介绍,目前港澳人士和内地老人收费标准一致,经过精准营销、口碑宣传和大量的前期市场教育,选择在粤园养老的港澳人士正与日俱增。

据悉,目前粤园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82岁,其中八成居民是广东人,65%左右是广州本地人,香港籍长辈近50位,保险渠道客户占了一半。开业七年多的粤园,也在去年底首次“止损”,迎来经营利润正增长。

“养老服务行业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一定是未来趋势。”孙家俊坚信,高品质养老市场还远未见顶,随着我国高净值家庭数量逐年增加、一代代人养老观和消费观的变化,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需求必然会越来越迫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共计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大关。发展银发经济日益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着力点,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孙家俊也从实践中预判,未来10年,养老服务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养老业的春天将至。一个最大标志是“50后”老人成为消费主力,这一代人的消费观、价值观会相对开放超前。

文/杨丽云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新华保险:强化养老金融布局 打造多元化养老解决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持续深化:“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新增7家养老机构
南方日报 2024-10-29
3000种养老成果亮相 老博会科技感拉满 竞逐银发经济广州放大招
南方都市报 2024-08-28
深圳罗湖区养老有多“香”?养老看病不离村“跟老邻居能唠嗑”
南方都市报 2024-06-19
丰台南苑街道联合8家养老助餐点打造养老美食地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0
引领养老新风向 共享太平好生活——中国太平助长者生活更美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粤港合作更好服务大湾区长者 将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 内地养老机构可参与
南方日报 2023-11-18
高品质“享老”产业布局,跨境养老成为新趋势
第一财经 2023-08-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