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白菜价”还有吗?先问问“蔬菜第一大省”
央视新闻 2024-08-23 12:30

“黄瓜怎么突然变成我吃不起的样子了?”

“好几年都没见过最便宜都要近7块钱一斤的黄瓜了。”

……

据悉,在全国范围内,7月份以来蔬菜价格“突飞猛进”,就连身处农业大省的济南,黄瓜都卖到了6块5一斤;在北京,蔬菜价格上涨较多的有大白菜、菜花、西蓝花、黄瓜等;而安徽合肥30种蔬菜中有20种上涨。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格数据显示,今年6月16日至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从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涨40.7%。其中,黄瓜、大葱、菠菜、菜花等涨幅均超30%。

关于蔬菜涨价问题,专家回应称,主要还是天气因素所致。

七、八月份处于蔬菜生产供应的“夏淡”期,夏季的高温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长,一般每年这个时候菜价都将转入季节性上行。加之今年7月初,湖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出现强降雨和雷暴等对流天气,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对当地的蔬菜生产、采收和外运都有很大影响。

随着秋季收获季的到来,蔬菜供应量会稳定持续增加,价格会回归到一个合理区间范围。

01

一组数据、几大“菜园”缓解担忧

“蔬菜价格后期上行空间有限。”专家如此预判。我们一年四季都可实现的“蔬菜自由”如何得以保障?

先来看看中国的蔬菜生产能力,或许能有答案。

3.8亿亩、8.5亿吨。这分别是今年我国蔬菜预计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50%以上,中国人平均蔬菜年占有量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

如此大的产量,得益于我国有很多省份堪称“大菜园”。前三大“菜园”有山东、河南和江苏,而河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紧随其后。

论产量,山东作为中国蔬菜产量第一大省,年产量超9000万吨,超过整个美国的蔬菜产量。在中国,每十斤蔬菜至少有一斤产自山东,山东堪称全国的“菜篮子”,很多城市都可以见到来自山东的蔬菜。

作为中国“蔬菜腹地”,河南、河北也毫不逊色:河南的规模化蔬菜基地以万亩位为起步规模,河北蔬菜大量供应北京、天津等地。作为工业大省的江苏也是“种菜好手”,这里的蔬菜是长三角地区老百姓的心头好。云南、宁夏、甘肃、海南等地则是不可或缺的反季节蔬菜基地,生产的菜心、鲜食玉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必备。

山东聊城围绕蔬菜产业发展设施农业

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中国建立了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域、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等六大蔬菜产区,使每个季节都至少有3个产区能够生产蔬菜,从而满足全国的蔬菜需求。

强大的蔬菜生产能力,为“蔬菜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02

“蔬菜自由”起源于一项国家级工程

现在看似稀松平常的“蔬菜自由”,来之并不易。

首先要归功于一项已开展了30多年的国家级工程——“菜篮子”工程。这项工程在1988年首次由原农业部提出。

在这之前,我国老百姓吃菜基本靠自给自足,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都很低。城市的农副产品经常会出现短缺。尤其在北方的冬天,常常会面临蔬菜“有得吃还是没得吃”的问题。

1987年,由原农业部牵头,京、津、沪三大城市开始建设肉、禽、蛋、奶生产基地获得成功。次年,“菜篮子”工程提出,在全国各地分批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工程上马前五年,全国就建成了2000多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8万多个城乡集贸市场。

但这还谈不上供应链网络,也就是说,生产地不知道哪里有需求,消费地也不知道哪里有多余供给。这让蔬菜买卖流通效率并没有那么高。

于是在1996年,国家又放了“大招”——将各大“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联网,建成了中国农业信息网,一直运营至今。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障好老百姓的“菜篮子”。

围绕“菜篮子”工程,2017年,《“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出台,之后多次进行修订,与时俱进从多方面保障老百姓的“蔬菜自由”。

与此同时,近年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蔬菜供应链的韧性与活力,让“南菜北运、西果东输”更加快捷。

近些年,冷链物流业高速发展

2021年底,我国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串接起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各地更是全力打造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物流配送效率。不少快递企业把揽收服务点开到产区的田间地头、果园农场。

这让蔬菜抢“鲜”一步跨越山海,及时奔赴每一张餐桌,极大丰富了我们的餐桌,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新鲜更丰富。

30多年间,中国老百姓人均蔬菜占有量由170公斤上升到500多公斤。

03

农业科技让“菜篮子”拎得更稳

除了数量上人均占有量多,我国蔬菜种类也很“拿得出手”。目前,我国种植的蔬菜品种已超7000个,菜市场中的蔬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这离不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科技创新手段让中国蔬菜不仅单产持续提高,而且获取途径越来越多,供应也更加多元化。

科技的力量在现代设施农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光、水、土、气、肥等环境条件,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使动植物的生长不受或者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建立动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实现高效优质生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国设施农业面积已有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种植蔬菜。

中国最主要的一些蔬菜都来自设施栽培,设施蔬菜年总产量近3亿吨、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黄瓜、番茄、辣椒等30多种蔬菜在设施农业帮助下摆脱了“靠天吃饭”。

设施农业已成为中国蔬菜种植的关键一环,其发展更是让中国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稳。

科技力量还体现在菜种的更新迭代,科技为蔬菜装上了更多“中国芯”。“黄瓜大王”侯锋院士、“甘蓝院士”方智远、“辣椒院士”邹学校……众多蔬菜育种家聚焦一颗种子,致力于培育优质品种,让蔬菜品种迭代加快,种植范围更广、收获更快、更耐储存,产量和品质也大大提升。

比如,人们熟悉的湘菜辣椒炒肉,“主角儿”之一就是“湘研15号”牛角椒,它是由“伏地尖”“河西牛角椒”“湘潭迟班椒”等品种选育而来,单位种植面积产量高、适应性好,抗病能力也强,经大力推广,在湖南广泛种植并走向全国各地。而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蓝品种,具有抗炎、降糖降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功效,让人们不仅吃得饱吃得好,还吃得健康。

更耐储存,意味着不易变质,运输距离更长。该特性不仅让各地人们都能吃到特色蔬菜,还延伸了蔬菜加工产业链。

以“博辣5号”辣椒为例,它既能作为青椒和红椒上市,也适合红椒剁制、酱制和干制加工。湖南“剁椒”加工产品之所以声名远扬,离不开这类加工专用品种。

“菜篮子”,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从蔬菜数量和质量到相关政策,从冷链物流到农业科技,我国老百姓的“菜篮子”都有充足保障,菜价一朝一夕的上涨怎能动摇我们的“蔬菜自由”呢?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延迟开学、保障蔬菜供应……四川各地多举措应对高温天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9
菜价波动后逐渐回落 如何拎稳“菜篮子”?
央视新闻 2024-08-29
最大中心偏位仅1.6厘米!国内公路桥梁最大沉井基础精准下沉到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4
辽宁葫芦岛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雨 强度达到特强等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3
C919飞机首次“身披”五星红旗!沉浸式体验涂装全过程
央视新闻 2024-08-23
蔬菜价格后续走势如何?记者实地探访批发市场
新华网 2024-08-23
高温多雨致菜价上涨 各地多措保障蔬菜 “鲜”到餐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17
这些小小编织篮你熟悉吗?祖孙搭档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