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走进广西,探寻多民族交融的非遗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0 17:25

瑶族蝴蝶歌等传统民歌因何变得年轻、时尚?滋润了祖辈的古法红糖,历经了多少次“甜蜜革新”才化身为新科技?刘三姐歌谣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随着时光流转会迸发出怎样的新鲜活力?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继续上新,本期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与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影视演员、歌手王祖蓝一起走进广西,邀您品味八桂非遗的独特魅力。节目将于8月10日20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

五彩八桂,壮美广西。广西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民族世居于此,多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的汇聚融合,构成了广西多彩的文化图谱,也造就了这里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15项,其中有3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每逢歌圩,人们聚集在一起,传达那份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北卡布洛乐队于实践中创新,将传统瑶族民歌与现代编曲元素结合,创作出具有新灵魂的音乐作品,广西民歌种类繁多,充分展现出多民族的音乐文化魅力,传统瑶族蝴蝶歌、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在深深感染我们的同时,也在诠释着“音乐是无国界的通用语言”。

在“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壮乡人民把生活的点滴、情感的波澜……化作一句句在山水间回荡的动人歌谣。岁月流转,对山歌、赶歌圩、歌王打擂的民俗,仍在这里延续。七夕树下,新时代的“刘三姐”和“阿牛哥”会如何演绎他们的幸福与浪漫?

细小的颗粒蕴藏着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广西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代代相传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序十八道古法技艺纯手工制作造就了一颗颗红糖的醇厚香甜,它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疫苗糖”的过滤、沉淀澄清、熬制蒸馏等步骤,都与这项非遗技艺一脉相承。

扁担舞是壮族人的“打击乐盛会”,一根扁担打出农忙的喜悦。白裤瑶的铜鼓舞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当壮族服饰文化与机甲艺术“双向奔赴”,既是多民族舞蹈的保护传承,也是重焕新生。一段机甲创新舞蹈秀演舞出了科技感满满的“炫酷民族风”。

南珠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见证了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一代代人的匠心与智慧,在养珠人手中传承、焕新。尽管时过境迁,南珠仍旧是精美、华丽的代名词,而这项非遗技艺在科技的浪潮中也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重播累计触达观众7.1亿人次,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8.6亿次,全网覆盖用户人次超80亿,微博主话题词 #非遗里的中国# 阅读量超16.2亿人次,全网多平台热搜热榜1316次。

《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将继续秉持总台“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坚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的核心立意,运用“5G+4K/8K+AI”科技成果,全方位展现非遗的历史底蕴、匠心传承、民族韵味、中国智慧、东方美学,呈现非遗在新时代“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锦绣中国——刺绣公共教育展”展出多民族绣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0
《非遗里的中国》走进四川,探寻川蜀天府之地的非遗瑰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9
海派风华,沪上风情——《非遗里的中国》走进上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浙江篇 感受浙江非遗的新时代活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4
“走进非遗看北京”长城文化带青年社会组织非遗实践体验营在怀柔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2
新知|从“非遗”里看梧州 于“讲古”中听传承 ——新书《非遗里的梧州》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2024年西城区非遗演出季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法治护航让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法治日报 2024-06-09
最新评论